第九章 康熙朝悬案(第5/8页)

不过,经济原因只是曹李两家败亡的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政治上的。

李煦曾陷入“党争案”中,有人控告他曾经给八阿哥赠送漂亮的奴婢,八阿哥当时的人气很高,李煦在他身上投资也是正常的。但对于明察秋毫的雍正,这事肯定是不愉快的。

雍正继位后,对昔日的政敌进行了大清洗。雍正曾经指责曹頫到处跑关系,跟一些王子们关系过于亲近。雍正还警告他,如果他违法乱纪,就是王子们也救不了他。

从雍正的谕旨中我们可以看到,曹家被抄也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原因,再加上曹寅生前是支持太子胤礽的。九阿哥胤禟是雍正的政敌,最后被雍正迫害致死。胤禟跟曹家是有来往的,在康熙时代胤禟曾经参与制造江宁织造的镀金石狮子,这是曹家和胤禟交往的直接证据。

由此可见,曹李两家还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南山案

大清一朝,发生过一百七十多次文字狱,南山案是清朝最大的文字狱,也是唯一一个被后代皇帝平反的文字狱。为南山案平反的正是雍正皇帝,至今人们摸不透雍正平反的真正原因,但这事似乎又在验证这样一个推断:凡是康熙喜欢的雍正都厌恶,凡是康熙厌恶的雍正都接纳。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十二日,左都御史赵申乔突然参劾翰林院大才子戴名世,说这个人恃才傲物,妄窃文名,还是贡生的时候,就私自刻印文集,里面文辞狂逆,信口雌黄,颠倒是非;现在当上了朝廷命官,仍然作风不改,依旧口无遮拦,轻狂不羁,希望皇帝能够给他一点惩罚和警告。

从赵申乔的动机看,他似乎跟戴名世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并没有想要置人于死地,只不过是希望皇帝能够教训教训这个狂生,打压一下他的气焰。

刚开始的时候,康熙对这个案子并不重视,此时他忙于废立太子之事,焦头烂额。但是刑部接到这个案子后很较真,此案很快就升级了,戴名世以前的恃才傲物和狂放不羁很快就变成大逆不道的罪名。

这还得从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说起,这本书讲到了南明的一些情况,用了弘光、隆武、永历之类的年号。就戴名世本意来说,他是想如实完整地记录当时的历史,但恰好犯了清朝统治者的大忌。

从审判的阵容就可以看出清廷对此案的敏感程度,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审理了这个案子,对戴名世进行严刑拷打。

戴名世不得不认错说:“《南山集》《孑遗录》等等都是我年轻时写的狂乱文章,当时糊涂,不知触犯了大忌。没有和任何人商议,也没有让任何人整编这本书。我当时参考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看到此书有混乱悖逆之语,当时也没有考虑太多,就照搬里面的话。”

戴名世的供词迁出了方孝标,方孝标的儿子方登峰在供词中说,父亲方孝标喜欢游山玩水,以前到过云南贵州一带,返乡后写了《滇黔纪闻》,其中记载了弘光、隆武、永历的年号。方登峰是个不孝子,他还供出父亲曾当过吴三桂的幕僚,虽然时间很短,但毫无疑问已是大逆。

最后,刑部议定:戴名世凌迟处死,祖父子孙兄弟以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贯,只要十六岁以上,不管残疾健康,一律斩首;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以及母妇妻妾姊妹等等,全部发配给功臣家做奴隶,财产入官。方孝标依律当被凌迟处死,不过人已去世,应当挫骨扬灰。为方孝标作序的汪灏和桐城派的领袖方苞被判绞刑,后来改为免死,发配东北。这场文字狱中问罪人数多达数百人。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案情的整个发展过程。

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年出生,曾经隐居南山,时人称之为南山先生。他的家世虽然称不上显赫,也是书香之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知县。戴名世跟桐城派领袖方苞是亲戚,他的母亲是方苞的姑母。戴名世这个人从小就很有才气,因为才华甚高,为人难免有些恃才傲物。同时,他这个人又比较愤世嫉俗,由于小时候受的教育影响,年轻时他对清廷很不满,在早期的一些作品中,他对反清的民族英雄进行了热烈的歌颂。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为了生活,戴名世逐渐对清廷妥协。三十岁的时候,戴名世与好友参加科考,成为贡生,三十四岁时,他又被推荐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由于戴名世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

在京城的时候,他给同乡张英的儿子当家庭教师,张英当时担任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有一次,张英问戴名世:“世间最可恶的是哪种人?”戴名世回答说:“媚人者最为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