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家事更比国事烦(第7/12页)

康熙先是劝儿子们:“十八阿哥刚死,胤礽又发生了这种事情,我现在身心交瘁,只想能够好好安度晚年,你们不要再争夺了。储君之事我自有决断,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到时候按照我的圣旨办。”

康熙想要儿子们和睦,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蠢蠢欲动的人是皇长子胤禔,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年纪最大,当年就在明珠的指导下跟太子争过。

胤禔这个人,确实是有才能的,按照康熙的教育标准,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能带兵的大将军吧,当然,也不是特别优秀的大将军,跟韩信这种肯定没法比。考虑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胤禔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胤禔十八岁的时候,康熙就让他协助伯父福全征讨噶尔丹,当时胤禛的表现说不上很好,也不算特别差。

那次,清军在乌兰布通打败了噶尔丹,本来是有机会一举歼灭噶尔丹的。但清军内部意见不统一,结果让噶尔丹逃脱。康熙很生气,后来收到了胤禔的密奏,胤禔把责任全推到福全身上。康熙愤怒之下,让胤禔提前回京。

胤禔回来后,康熙教训他:“裕亲王是你的伯父,也是你的上司,你不仅越级上奏,还说他的坏话。你知道忠孝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在这次出征中,胤禔犯了不少过错,福全本打算回去后参他一本,后来得知康熙已经责备他了,想想算了,便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从这事可以看出,胤禔这个人虽然没有太子那么过分,但人品也不是特别好。福全是康熙的哥哥,当时若不是康熙出痘,继承大统的很可能就是福全。康熙岂容自己的儿子对二哥不敬?

受了这次训斥,此后,胤禔在战场上的表现还算可以。

太子被废之后,胤禔觉得这下该轮到自己了。加上康熙让他看管太子,并为自己护驾,他觉得这是康熙在暗示:将来由你继承大统。

人一旦有了贼胆,行为就变得放肆,胤禔头脑有些发热,上奏说:“胤礽品行卑污,为人不齿。如果父皇想诛杀他,不必亲自动手。”

还没当太子,就想置废太子于死地,对于这种人,康熙是很看不惯的。所以他召集众皇子,说道:“你们中如果谁想钻营当太子,就是国贼,国法不容。”

康熙还当面对胤禔说:“我虽然废掉太子,让你保护我的安全,但是没有立你的意思。你秉性急躁愚顽,当不了太子。”

康熙让胤禔、胤禛和九阿哥胤禟看管胤礽,胤禔为了气胤礽,将康熙废掉太子的告天文书给胤礽看。胤礽不耐烦地回道:“我的太子之位是父皇废的,他要废就废,何必告天。你又何必给我看呢?”

胤禔将胤礽的话添油加醋地转达给康熙,康熙听了后很生气:“朕乃受命于天,怎么可以不告知天地。胤礽还这么愚顽,实在让人生气。以后他的话就不用转奏给我了。”

胤禔又把康熙的话告诉胤礽,胤礽回答说:“父皇说我其他不是,我不辩解。如果说我谋反,我不服,我根本没这个想法。希望你把这话代我转奏。”

胤禔听了,大喝道:“父皇说了,你的话以后不用转告给他了。”

一旁的九阿哥胤禟觉得这事很重要,说:“二阿哥刚才的话很重要,不告诉父皇恐怕不好。”

胤禔怒道:“父皇都说了,你何必管这闲事。”

这时,四阿哥胤禛站了出来说:“九阿哥说的没错,这事如果不告诉父皇,以后追问起来有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转奏。”

胤禔说:“不可以。”

胤禛也急了:“你不奏,我奏。”

胤禔心想,如果我不让奏的话,到时父皇知道反说我的不是了,只好服软,同意上奏。

胤禔这人做事确实冒失,后来他又上奏说:“相面人张明德给八阿哥胤禩看过相,说八阿哥今后一定大富大贵。”

胤禔跟八阿哥的关系比较好,本来是觉得自己没希望了,给八阿哥做个人情,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康熙大怒,让人把张明德抓起来,因为此事,胤禔也被软禁起来。

胤禔跟八阿哥虽然不是同母,但关系非同寻常。胤禩的母亲很早就去世,是由胤禔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的,所以两人形同亲兄弟。

胤禔这招不仅害了自己,也害苦了八阿哥。康熙怀疑胤禩在他背后拉帮结派,搞什么阴谋,当众骂胤禩奸柔成性、野心勃勃,还下令将胤禩软禁起来。康熙实在被这些儿子们搞怕了,居然将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和十三阿哥都囚禁起来,防止他们兴风作浪。

在软禁期间,三阿哥胤祉还是兴风作浪,他向康熙揭发胤禔迷信喇嘛教巫术,诅咒废太子,并在废太子的住处放了邪物。康熙听后,原本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他立刻派人去搜查,果然查出了“证据”。此时,康熙的头脑已经很不清楚了,他没想到胤禔可能是被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