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康熙来了(第7/9页)

鳌拜根据个人喜恶任用官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塞到各个部门里。对于那些不服自己的人,鳌拜不是撤职就是赶尽杀绝。譬如蒙古都统俄呐、拉哈达和宜理布等人仅仅是在议政时不肯附和鳌拜就被撤职。内大臣费扬古跟鳌拜有一些老纠葛,鳌拜将他处死,还杀了费扬古的两个儿子,并将费扬古的家产收为己有。

可以说,鳌拜基本上架空了康熙。

权力可以将一个人腐化,鳌拜之前并不是这么一个欺君罔上的人。现在鳌拜是横在康熙面前的拦路虎,不仅擅权独断,而且行止粗暴,就像一个无法无天的屠夫,在朝堂之上也不遵守礼仪,康熙在他眼里就是一个黄毛小子,他动不动就在康熙面前对大臣破口大骂。康熙曾经非常愤怒地回忆说:“鳌拜这个人,在朕的面前都不知收敛,稍有不合他意的地方,便在大堂之上辱骂大臣。作为一个臣子,鳌拜在朕的面前理应心平气和地说话,可是他经常发怒,在朝堂上大吼……用人方面,完全自作主张,撇开朕……”

纵观鳌拜的所作所为,康熙除掉鳌拜只是早晚的事情。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六岁,亲政不满两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花季少年。但是这个花季少年绝对没有心思去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的面前是一头巨大的老虎,他必须打掉这个老虎。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大清江山,或者是为祖母,他都不能逃避,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掉这个老虎。

一个花季少年能制服得了一头大老虎吗?何况这个鳌拜远比老虎要凶,这个任务看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它们都需要人去面对,一旦你勇敢去面对,就会发现它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艰巨。

鳌拜是三朝元老,在帝国的权力场和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早已培植了一大批党羽,鳌拜的势力渗透到中央的各个部门里,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根深叶茂。如果稍有不慎,小皇帝可能打虎不成反被老虎吃掉。

康熙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这件事,认为不能通过政治斗争的方式拿下鳌拜,因为政治斗争有个过程,一旦开始等于是向鳌拜发布讯号,我要办你,而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引火烧身。对于鳌拜,只能采取非正常手段,先通过非正常手段把鳌拜制服,然后再通过正常手段除掉鳌拜。

花季少年就能有如此城府,怪不得长大后变成康熙大帝。

康熙是一个非常有耐性的猎人,为了麻痹鳌拜,他韬光养晦,装成是酷爱玩耍的少年,整天和侍卫们练习摔跤,甚至在朝堂上都耍着玩。鳌拜一看,康熙这小子贪玩得很,根本无心从政,鳌拜心里放松了不少,对康熙也不再戒备。经常在宫里进进出出,不再有任何戒备。

一天,鳌拜照例昂首挺胸目中无人地走进朝堂上奏,康熙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一群埋伏好的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七手八脚地套牢。鳌拜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些身手敏捷的侍卫就将他捆绑起来。

这种戏剧性的事情简直就像是出自文学作品中,但真真确确在历史上发生过。

很显然,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参与了这件事,索额图当时已经是吏部侍郎,为了配合康熙擒拿鳌拜,居然进宫做了侍卫。索额图因为擒拿鳌拜有功,一个月后升任为大学士。

说鳌拜对康熙的行为毫无觉察也不对,宫中到底有鳌拜的眼线,鳌拜不可能不了解康熙的动向,不过他万万没想到康熙敢在大殿上擒拿自己。加之当时朝中全是自己的势力,鳌拜实在没想到康熙的胆子居然这么大,竟敢擒拿自己。

接下来的问题是: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这些个侍卫真能制服得了他?就算人手众多,鳌拜又猝不及防,被制服了。那为什么鳌拜被抓后,他的党羽没有谋反?

事情还得从鳌拜的性格说起,鳌拜这个人作威作福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根本就没有谋反的举动,鳌拜是异姓臣子,依据满族传统,奴才对主子必须保持高度忠诚。鳌拜从小就生活在家法严厉等级森严的满族社会里,奴才和主子的思想特别根深蒂固,骨子里是不敢谋反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鳌拜表面上是一头老虎,骨子里还是一条狗。

鳌拜被抓了之后,也没有争辩,所有罪名都承认了,说明鳌拜骨子里还是认康熙这个主子的。这时,鳌拜为了保全性命,突然揭开衣服,袒露身体,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鳌拜说:“这是我以前为了救你的祖父留下的伤痕,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康熙一看,触动很大,最终免鳌拜一死,判处无期徒刑,鳌拜的儿子也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