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顺治亲政(第6/6页)

顺治还是不说话,孔允樾吓坏了,哎呀,我的妈,今天是不是玩大了,会不会掉脑袋。想到这里孔允樾额头上汗水如注,壮着胆子说:“老臣既然是圣人后代,又担任礼官,碰到这种事情正是职责所在,如果我怕斧头的话,只怕也对不起皇上,对不起老祖宗了。皇上如果不高兴,就把我砍了吧!”

顺治帝冷冷说道:“我不会砍你的,你给我回家好好凉快去。”

“皇上圣明。”说完,孔允樾就匆匆走了。

有意思的是,顺治故意让整个朝廷讨论废后一事,朝廷里所有中级以上官员都要对这事发表看法。我们不禁要问,顺治帝到底在想什么?他究竟是想废后,还是另有目的?

废后一事有点吸人眼球的感觉,其实,顺治帝确实有这个意思。当然,他不光是要吸引眼球,还要通过这一事件测试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有多硬,达到收权的目的。换句话说,顺治帝把废后一事当成整风运动来玩。

废后一事针对的真正对象是孝庄,一切都是做给孝庄看的,你让不让我独立,不让我独立我跟你没完。什么叫独立,独立就是乾纲独断。大臣们为难了,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太后,怎么办呢?

当然是太后更重要,太后是实力派,所以大臣们纷纷联名上疏请求皇上收回成命。顺治心想,你们不买我的账,那好啊,不按照我说的做就要办人了。

朝廷顿时吵得沸沸扬扬,礼部尚书胡世安和员外郎孔允樾提出个折中方案,皇后已经立了,轻易废掉是很不好的。不妨保留皇后,仍正位中宫,另外再设立东西两宫。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应该说这个意见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对于青春叛逆期的顺治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年轻人都是比较冲动极端的,顺治回道:“我也知道废后容易引起非议,但我实在受不了皇后,你们的意见不好,再好好想想。”

顺治的意思很明显,不废后我绝不善罢甘休,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顺治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甚至都不接见苏麻喇姑,他不想作出任何让步。

孝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应该能够看出儿子废后的真正动机,直到此时,孝庄才明白让儿子亲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清国从此他一个人说了算,自己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削弱。

如果说孝庄要阻止顺治的话,是绝对有能力做到的,不光是因为孝庄有这个权力,而且也因为顺治这个做法不合圣人之道。再加上废后势必影响大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也不应该废后。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孝庄只要站出来,就可以把这件事叫停。

可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妥协。也许她太了解这个儿子,也许她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想当年,多尔衮入关的时候,顺治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在多尔衮面前毫无安全感,皇位随时可能被人取代。多尔衮死后,儿子终于亲政。这几年,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国政,已经有了人君的气象。他迫切地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废后这事情挫了他的锐气,那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要紧的是会降低皇帝的威信。这跟垂帘听政就没什么分别了,以后皇上还怎么治理国家,发号施令?

为了成全顺治的威权,孝庄再一次作出牺牲,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孩子,别痛苦了,为了大清江山,别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女人只能在背后支持男人,哪怕受伤也无怨无悔。孝庄主动出面,说服了以议政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同意顺治帝废后。

孝庄这么做,等于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国皇帝顺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不得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大清国的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顺治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日渐淡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伤害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