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儿(第11/13页)

左良玉虽然没有把持朝政,官也不是特别大,但是他拥兵八十万。别说你马士英,就是皇帝小子他也没放在眼里。

左良玉几次想出手,摆平弘光政权,但江西督军袁继咸和湖南巡抚何腾蛟经常劝他要以大局为重,“老左啊,现在什么时候了,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啊”。

左良玉一听,也是啊,免得给世人留下话柄,只好勉强默认弘光政权的合法性。左良玉在摸不准形势的情况下,派了一个人去南京,这个人是他的心腹黄澍。黄澍的官职很小,到了南京后却非常拉风。有一次,他当着皇帝的面和马士英掐架,他居然揪着马士英的领口,狂扇了马士英几巴掌,随后滔滔不绝地列出了马士英十八条罪状。

真牛,朝堂之上,连皇帝都怕马士英,他居然把马士英不当人。可见,当时左良玉的力量。左良玉放个屁比皇帝发表一通演讲还管用。

马士英也不是软蛋,别人这么欺负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他当然不能在朝堂上跟黄澍打架。但是,他也有他的手段,他充分利用了文官优势,找人弹劾黄澍,准备一鼓作气把他整死。

左良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光火,施加军事压力:如果不放人,我恐怕很难控制自己的部队了。马士英没办法,固然他整人的功夫绝对一流,但是面对军事压力却只能服软。

黄澍逃回来后,极力在左良玉面前煽风点火,控诉马士英的种种罪行。黄澍还提到太子案,说马士英企图谋害南都太子,我们不妨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南京进军。除掉了马士英,整个朝政就是你左爷说了算。

左良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社会阅历那是相当地丰富,他见黄澍的话句句在理,而且这些理全都对自己有好处,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我们来看看左良玉这个人,这个人绝对不一般,当年他剿匪非常给力,基本上李自成、张献忠都不是他的对手。眼看张献忠就要命丧在他的手中,忽然张献忠说,你今天要了我的脑袋,崇祯明天就要你的脑袋。张献忠这句话改变了左良玉的人生观,以前他是闷头做事,后来发现不行啊!做人还是得懂一些阴谋,否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在剿匪的过程中,左良玉的部队发展到几十万人。可以说,左良玉的部队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人往往不是什么善类。左良玉能够把这些人管得服服帖帖,说明左良玉这个人真不一般。

用现在的话说,左良玉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混,绝对是一个很给力的领导。左良玉给力的地方就是不约束你们,你们爱抢就抢,爱杀人就杀人,爱放火就放火,我们好才是真的好,何必管别人死活。

所以,左良玉固然得到弟兄们的爱戴,但他的军队名声确实很臭。不过,左良玉丝毫不在乎名声,我能让这么多人吃饱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已经很了不起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吧,吃别人的饭让别人无饭可吃吧!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顺流而下,到了九江时,遇到九江总督袁继咸。左良玉立即给袁继咸写了一封信:“老兄,跟我一起兵谏吧!肃清朝中妖孽,重振朝纲。”

袁继咸是个明白人,回道:“你这哪是兵谏,分明是兵变。”

左良玉表示:“真是兵谏,我可是奉了太子的密诏。”

袁继咸:“那好啊,拿出密诏。”

左良玉:“你怎么就死脑筋,要与时俱进。这事对你我都有好处,马士英这个混蛋把持朝政,搞得民怨沸腾,我们不干谁干?”

袁继咸语重心长地说:“你就不要掩饰叛乱的行为了。侯爷你这一发兵,不是自己人搞乱自己人吗?清军已经在虎视眈眈,侯爷这么做可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啊!侯爷不记得了,你这个侯爵的身份可是朝廷封的,你这么做可是忘恩负义啊!”

左良玉觉得袁继咸说的有道理,于是暂停进攻九江,然后连夜给皇上写了一封信:皇上,我不是针对你的,只要你主动清除马士英一党,我就停止进攻。

可惜,为时已晚。

左良玉不想干,他手下的将士们想干,左良玉的将士们和袁继咸的将士们勾结,商量好了,一起打南京。左良玉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了,加上这时,左良玉重病在身。看着自己的将士们攻进九江城,和里面的一些守军勾结,大肆抢劫和屠杀,左良玉长叹一声:“我对不起袁继咸啊!”

说完,左良玉就一命呜呼。这时,部将拥立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主帅,继续扛起造反的大旗。左梦庚接受部下的建议,秘不发丧,继续以左良玉的名义烧杀抢掠。

听到左良玉兵变的消息,马士英慌了。他立即撤回江北防线的黄得功、刘良佐、刘孔昭等人,不要防守清军了,全力阻击左良玉。史可法也接到渡江勤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