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九章 结 局(第2/5页)

就在崇祯和大臣们哭哭啼啼的时候,李自成大军已经扩张到十几万人,占领了河南全境。李自成杀掉了陕西总督傅宗龙和汪乔年,接着又杀了福王朱常洵。随后,李自成进入陕西,击败孙传庭,占领西安。1643年,李自成纠集所有的兵力向京城进发,明王朝危亡在即。

三个月后,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办事很讲效率,让士兵们火速攻城。明朝的文武百官更讲效率,还不等李自成把城攻下来,很快就打开城门欢迎闯王。

这一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城破之时,崇祯用刀割破手指,在书案上写下“文臣个个可杀”六字,接着又用血写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不是给大臣的,也不是给自己子女的,而是给李自成的。他对李自成说,我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被大臣害的,你可以把我碎尸万段,可以把我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杀死,但一定要善待老百姓。

崇祯的自我评价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是中国历史上因失败而自杀的唯一皇帝,应该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是值得欣赏的,但骨气并不能遮盖一个人的错误和缺点。人们对崇祯的印象不是特别坏,就因为这人勤政,不好酒色,生活相当简朴,亡国后与国同亡。

这真是一个要命的夜晚,多少国仇家恨涌上心头。不过,崇祯没有时间去悲哀,没有时间去痛哭。他必须先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再上吊。

崇祯命令皇后和妃子们上吊,看着梁上一副副摆动的躯体,他突然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长平公主,也就是金庸《碧血剑》中的九姑娘,崇祯对她说:“孩子,你也上吊吧!”

九姑娘毕竟年轻,怕死,想逃走,崇祯用刀追她,砍断了她的手臂。九姑娘到底有没有被崇祯杀死,这个不知道,是个悬念,所以金庸才借用这段历史发挥。但这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的,并不是什么传闻。

有人说崇祯砍伤女儿实在太过残忍,不过拿崇祯本心来说,他是不希望女儿承受更大的侮辱。有人认为这是伟大的父爱,问题是崇祯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宫,让他跑掉,为什么不可以给女儿相同的待遇,所以伟大的父爱也谈不上。

这些事情处理完后,崇祯带着王承恩一路走到煤山,崇祯先上吊,王承恩后上吊。

大明王朝就此结束。

皇太极的结局

1642年五月,崇祯派出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宁远城,等待皇太极的接见。

其实,崇祯向来是不怎么把皇太极放在眼里的,自视天朝上国,清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所以,之前皇太极多次致信崇祯,都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现在皇太极通过军事手段沉重地打击了崇祯,崇祯主动来求和,应该说是难得一见的机会。

皇太极并没有摆架子,而是表示愿意与明朝对话,派遣兵部官员前去宁远迎接明朝代表团。皇太极友好地接待了明朝的使者,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他们几天,最后让他们带一封信给崇祯。信的内容比较长,无非是说明清两国有矛盾是明朝的不对,最后也最重要的意思是明朝要给清国贡金,同时重新划分疆土。

皇太极要求明朝每年给清国纳贡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强弱之势已经扭转,以前是后金向明朝纳贡,现在变成了明朝向后金纳贡。饶是形势如此,感情上也让人无法接受。

皇太极还要求明朝把山海关之外的领土,全部划归清国。皇太极多年来攻克关宁防线受挫,现在想不费一枪一弹就占有曾经花费了几十年都打不下来的地方,应该说想得太美,但也想得合理。

崇祯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愤怒是不必说的。但是,现在不咽下这口气不行,崇祯也不想和皇太极打笔仗,干脆懒得回他。

崇祯不回信,正中皇太极下怀,这样就有了发兵的借口。这时,清国的许多大臣极力主张大军直捣黄龙,拿下北京。大家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攻取明朝的心脏。但皇太极一向是个保守的人,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就如同砍树一样,先把两边的枝丫砍掉,然后再来砍主干。皇太极是个好儿子,谨记着努尔哈赤的教诲。

皇太极认为攻入北京不必急于一时,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皇太极没有料到,从容虽好,自己却从容不了多久。

1642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极命令阿巴泰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去砍伐明朝枝丫。出征之前,皇太极再次给他们申明军纪,强调“五勿”。

这次出征,战果也是丰富的。第二年的六月十一日,阿巴泰凯旋班师。这一次出征,阿巴泰歼灭了明朝的一个亲王、五个郡王,俘获明朝宗室上千人。攻克了六十七个县,占了八十八座城池,抢到黄金一万两千多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还有其他各种宝贵物品一大堆。俘获了近三十七万的人民,这些人民是不是真的愿意成为清国的人民就没人知道了。阿巴泰的表现不错,虽然皇太极抱病,还是亲自出城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