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远攻三

孟尝君打完楚国(他自己没有出征,是让大将匡章出征的),疲劳的军队返回齐国,又得到另外一个坏消息:趁着齐人远攻楚国无暇北顾的间隙,北方的赵武灵王出兵猛攻中山。中山是齐国的小弟。齐国没有在攻楚战役中捞到好处,却把北边的小弟就此丢了,岂不大冤枉。好自赵武灵王一看齐国返回齐国了,也就迅速从中山撤退,不敢造次。

这时候,糊里糊涂、听信孟子大言而施仁政(施仁政就是要对别人仁,哼哼哈哈不管事,而不是像法家那样极力监察控制臣子,结果把权柄丢给了孟尝君)的齐宣王,死掉了。儿子齐湣王(念齐悯王)即位。喜欢笛子独奏的齐湣王赶跑了老爹留下的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显现得比老爹英明一些,他厌恶孟尝君的专权,知道兴兵袭远的无聊。孟尝君这家伙任性地带着队伍出去乱打,打了半天老楚而尺寸之地没带回来。齐湣王认为,就近攻打宋国更有利益。齐湣王的路子是对的。这时候,西边的秦国派使臣来了。

随着楚国在秦、齐的联翩攻打下一蹶不振,暂时淡出国际格局,东西齐秦之间的关系敏感起来。齐秦各自成为东西两极强国。

西边的秦昭王想蚕食其邻国——中原韩魏,怕齐国从东边干涉,于是派来时节,号召齐秦结好,秦昭王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还送了一个哥哥泾阳君入齐为人质。齐国是什么态度呢?齐湣王也正想就近吞灭中原东部的宋国,怕秦国干涉,所以欢迎秦国的提议。于是齐秦两国交好国。这样,两国都是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了,一东一西各自在自己的周边开疆拓土。

两国交好的标志就是秦昭王邀请孟尝君入秦为相邦(两国结好,一国就会派自己信用的重臣去另一国工作,以次促进两国邦交和睦)。齐湣王赞同,他巴不得身边这个的“权臣”,早点离开自己。

孟尝君本意不愿意去秦国为相,他的门客也觉得去秦国促进秦齐结好,这任务太艰巨、太危险,但是齐泯王发话了,要他去。他只好接受秦昭王的聘书,说出国玩玩也好,就很快备好车马,开赴秦国当官去了。作为堂堂齐国相国,怎么能去秦国当相呢?这事现在看来匪夷所思,但战国时代司空见惯。两国之间交换高级官员,是联盟结好的表现,确保邦交和睦,就像恋人之间互相拿着筷子,往对方嘴里喂饭(我在上清华的时候很流行这个,不知现在怎样了)。

孟尝君被喂到了秦国,满脸堆笑,孝敬给了秦昭王一件“狐白裘”当见面礼。这条狐白裘是无价之宝,因为它是纯白色狐狸皮作的。白色狐狸中国罕见,只有北极才有,由于路途遥远,一般流浪不到中国来。中国的狐狸虽然不白,但每个狐狸的俩胳膊窝(狐腋)下面,有一小块儿白色毛皮。孟尝君的这件白狐狸皮,就是截取狐腋的白色毛皮拼制而成,通常需用数百只狐狸的狐腋才能凑成一件,所以有“集腋成裘”之说。不过,狐腋应该有狐臭,这种皮裘味道好吗?不管味道如何,由于取材艰难(一只狐狸只有两小块儿狐腋啊),狐白裘非常贵重,只有周天子才能穿。而诸侯是穿狐黄裘,卿大夫穿狐青裘,士用羔裘,卫士用虎裘、狼裘,依等级而降值,体现了大周的礼仪制度。至于庶民,只能穿着犬、羊之裘。不过孟尝君居然也用狐白裘,周朝的等级制度,早就被随意出入了。

孟尝君在秦国工作到了第二年,有人开始变得不爽。这人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不希望齐秦合作,他希望齐秦为敌,互相消耗,最好齐秦互相打起来,自己好趁机取中山。于是赵派出游说者,说服秦昭王放弃和齐的打算。这个游说成功了,秦昭王决定亲赵,以赵国派来的楼缓为秦国相国,标志着秦赵结好。

秦人为什么宣布改和赵结好了呢,因为秦人的主攻方向目前是韩魏,他希望自己攻打韩魏的时候,北部的赵国不要捣乱,从脊背上干预出兵。赵国愿意结秦,是想拆散齐秦联盟,,最好齐秦能互相打起来,兵士胶着在中原战场上,自己趁机在河北吞中山,就无人干预了。

于是,秦昭王于是免去孟尝君的相职,改用赵人派来的重臣。但又怕孟尝君满脑子带着政府机密回到齐家,对秦人不利。于是把孟尝君软禁在家,准备割掉脑袋,脑袋以外其它部分可以回国。

孟尝君害怕了,派人向秦昭王的幸姬献上两对玉壁,请她帮忙说好话放人。“幸姬”就是受宠幸的姬妾的意思,在古代“幸”差不多就是love的意思。秦昭王的幸姬答应帮忙,但是条件是给她一件狐白裘。

“可惜我只有一件狐白裘,而且刚来的时候已经送给秦王了,怎么办啊。”孟尝君问自己的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