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十二(第2/3页)
秋风摇摇,滤走了夏日里的繁华和人声浮响,是对赵武灵王英雄业绩的绝对礼赞。赵主父带走了中原人民的骄傲与雄心,赵国人们双眼迷朦,他与黄河上下的涛声,一起寂静无语。在死者的眼孔里,正在燃熄的是一小团怒火。陪着这个孤独的、须发灰长、消瘦枯干的逝者的,是院子里金黄阳光下,来回踱着步,偶尔轻轻叫一叫的,那只幸福的鸡宠物。
当秋天以一只清美的手按在每一个因纯洁而乐观的群众额头,按在赵主父无怨无悔的额头,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物取得了他所在地带的局部胜利,公子成、李兑成为赵国相国、司寇却为秋天遗弃。这是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的事情。赵惠文王就是赵主父的小儿子公子何(small)。他被公子成、李兑挟持,继续当木鸡大王。公子成、李兑正式开始专权朝政。公子成接替肥义,为相国,因功受封(是杀主父的功吗),为封君,号“平安君”。李兑为司寇(警察局长),不久李兑接替公子成为相国,长期专赵国之政。
赵武灵王死后,安葬地据说有两处,主流的说法是在赵国北部代地,具体位置是山西北部的灵丘,现有赵武灵王墓,绿草覆盖,古意绵长,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种说法实在邯郸城西的灵山。
潇水曰:灵丘也好、灵山也好,都是因所葬的“赵武灵王”的“灵”字而得名。这也是公子成、李兑之徒,在赵主父死后给他定的谥号。“武”字是好字,代表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并三胡,东灭中山,十年改革,使赵国强大起来,按当时人苏秦的说法:“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山东之国,莫如赵强。”这是他的赫赫武功。
而赵武灵王的“灵”字,则是公子成、李兑之徒对他的贬损,“灵”不是一个好字,从前晋国曾有“晋灵公不君”,意思是不像当国君的样,被赵盾弑掉了;还有跟夏姬大搞婚外恋的陈灵公,还有可怜的楚灵王等等。“灵”字,意思是不走正路,代表着当时赵国——包括赵王家族内部颇多一批人——对赵武灵王的否定看法:不尊古道,心血来潮,荒唐任性,鬼灵鬼灵的。赵武灵王被围困那么久,居然没有一个忠于他的亲信前来搭救,没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没有任何援助势力前来干预,这固然说明了公子成一党的强大,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对赵武灵王持着趋于否定的态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话、畏惧。而且这种人为数众多,代表着朝堂上的一大批人的立场。他们自卑、保守,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至少赵武灵王死了,我们不用穿着胡服上班了。在战国策上,他们做了很多的发言(其中包括武将),批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之死,可以说是他们共同投票的选择,而不是一场“惊变”式的意外。自古改革者,是不落好的。
后人也许能从改革中受益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但时人不能忍受改革者的高远、行径的奇异,这就是赵武灵王为什么闹了个“灵”的贬号——不走正路,灵动乖张。
是啊,“造化常为庸人设计”啊。
不管怎么样,赵武灵王以身殉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求灵得灵,又何憾哉,他就是想跟你们不一样的。而他所饿死的“沙丘”,也是个风景旖旎的了不起的地方,现在邯郸东北的广宗县境内,至今仍有一个大沙丘,露着几片废铜断瓦。但当年的沙丘比这绚丽百倍:距今3000年前,商朝最末一代帝王“商纣王”——都城在沙丘以南150公里的河南安阳(现称殷墟)——商纣王跑到沙丘去,在沙丘大兴土木,造了一个很大的古代苑圃(动植物园),饲养珍禽异兽,培植奇花异木,并建立了“酒池、肉林”两个著名景点,使男女群众演员裸奔其中,追逐游戏,狂歌滥饮,这是我们熟悉并且向往的。其实这不是纣王荒淫,说纣王荒淫是不懂历史,当时结婚筑巢还不流行,一半以上的人打着一辈子的光棍。纣王等国家领导人需要考虑弱势阶层的疾苦。穷人花不起结婚的钱,于是即便后来的大周朝也规定在仲春时节“奔者不禁”。纣王的沙丘,和大周朝的齐国桑林、郑国洧水河边等地一样,正是光棍男女们的欢乐谷,士与女“赠之以芍药”,然后就“且乐”去了。所以,没有证据现实商纣王是个暴虐荒淫的家伙,他不过是个末代帝王,和其他末代帝王一样的普通的失败者罢了,然而中国人似乎非常喜欢对失败者泼得满身脏水。
不管怎么样,沙丘自古是个娱乐产业发达的地区。赵武灵王翻修了这一历史景点,又曾建了楼堂馆所,流水花园,作为干部开会、疗养和接受历史传统教育的基地,并且死在这里。他的这些离宫与周边园林加上纣王的废池乔木,应该颇为别致壮观,以至于一百年后秦始皇巡游天下时也特意停驻于此。老秦也很喜欢这个兼有圆明园的残废和颐和园的时尚的沙丘,干脆住下就不想走了,驾崩于沙丘。所以沙丘实在是值得一去看的地方,至今在广宗县平台村南,有一个百米见方的大沙丘,那就是宫殿的基础,纣王的美女曾经裸奔于其上,老秦始皇的body也曾在那里散发着幽香和冰块、鲍鱼一起装车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