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策(第6/7页)

在朱由崧这个“光辉榜样”的率领下,满朝文武除了史可法、陈子龙等极少数清廉官员以外,绝大部分也是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

在腐化堕落方面,马士英一点儿也不辜负“百官之首”的身份。除了接受下级贿赂以外,马士英还将各级官职明码标价,公然卖官鬻爵。弘光朝廷虽小,但官员却是多如牛毛。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中书遍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史可法后来也承认,弘光政权的官员确实是多得令人发指:“人人可以剥商,商本尽亏。新征不已,利归豪猾。不足之害,朝廷实自受之。”

首辅马士英如此,以“南混”为主体的下级官员当然乐得上行下效,在城内的官宦府邸,终日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原左中允余煌在一封书信中记载了这样的景象:“近且架凌云之台,演彻夜之剧,怪诞淫亵,错出争奇,妇女若狂,通都填咽。”

在这种情况下,税赋维持朝廷的日常开支都很成问题,更别说花钱打仗了。

愤青的无奈

家贫出浪子,国弱多愤青。

弘光朝廷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一些正直文臣的极大忧虑与无比愤慨,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就是“愤青”中的一个。

陈子龙(1608~1647年),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因招抚浙江许都叛乱有功,擢升为兵科给事中。北京沦陷后,陈子龙在吏部右侍郎黄道周的推荐下,以原职效力于弘光朝廷。

陈子龙是明末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上海的“徐家汇”来源于此人)的门生,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如果都不认识也没关系,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红颜知己——秦淮名妓、女诗人柳如是,这个人总该知道吧?

柳如是与文人走得比较近,特别是跟陈子龙情投意合。从崇祯八年(1637年)春开始,两人在朋友提供的“红楼”中过上了同居生活。由于受到陈子龙家人的阻挠,加上“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人还是没能走到一起,柳如是最后嫁给了愿意明媒正娶她的东林党人钱谦益。

在“红楼”同居的蜜月期,两人通过诗词交流感情,留下了诸多唯美的名篇,也成就了陈子龙“明代第一词人”的美誉。

据说,《红楼梦》里的“绛芸轩”就是从柳如是居住过的“绛云楼”演化而来,还有“终身误”、“枉凝眉”两首词,也源自于柳如是对陈子龙的深深思念。

扯远了,继续“愤青”的话题。

作为兵科的言官,陈子龙并不打算跟“南混”同流合污,而是殚精竭虑地为国效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筹划,陈子龙提出了一整套富有远见卓识的国防策略。

在六月十九日的上疏中,陈子龙率先提出了募练水师的倡议。陈子龙认为,“君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原之地不可不复”,而要光复故土,首先应确保江淮稳固,作为“中兴之根本”。东南一隅想要固若金汤,水师无疑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国防力量。陈子龙向弘光皇帝建议,朝廷应迅速任命专人、拨出专款募练水师,以备不时之需。另外,陈子龙还提出了具体的人选和方针,并保证“一月之内,可以就绪”。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陈子龙的提议并非异想天开。此前,松江知府陈亨已经开始在筹办船只和士兵。山阴知县钱世贵等人已购买三十五艘沙船,还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如果朝廷出面招募,必然能够得到各方的响应,迅速成军。另外,明朝在兵器、造船、火炮方面的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能够为水师提供最具杀伤力的火器配备。

有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弘光政权的水师建成,对清军的威慑必然是非同寻常的。清军长期在关外作战,以骑射和陆战见长,却不习水战,更谈不上有什么水师。与此相反,南方特别是东南一带,却是以水战见长。新组建起来的弘光水师既可以协助四镇和京营防守淮河、长江一线,又能从海上突袭敌人后方,令清军始终担心后院起火,难以放开手脚、大举南下。

陈子龙虽然官阶不高,但洞察力是极其非凡的。后来,郑成功能够凭借自己组建的武装船队与清廷抗衡多年,充分证明了陈子龙的远见卓识。

遗憾的是,陈子龙“扬长避短”的正确方针,尽管得到弘光皇帝的“充分肯定”,也表示采纳推行,但实际上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原因很简单——没钱。钱都被朝外的四镇和朝内的君臣挥霍光了,哪有闲钱给你造船划水玩儿?

谏言未被采纳,陈子龙并未就此罢休。此后,陈子龙又批判了弘光朝廷坐视河南、山东陷入权力真空而无动于衷的愚蠢行为。陈子龙认为,弘光朝廷如果不北上,错失良机倒在其次,最关键的是将彻底丧失在前明官绅中的地位和威望。陈子龙直言不讳地说:“天下豪杰知朝廷不足恃,不折而归贼,则群然有自王之心矣。”陈子龙建议由弘光皇帝朱由崧“御驾亲征”,率师北上,并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进军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