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2/3页)

这一幕,反倒把李辅国吓得不轻,而且吓得他很没面子。李辅国诺诺地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手足无措地望着高力士。高力士瞪了他一眼,叱道:“你过来,和我一起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丢了牛气,乖乖从命,牵着李隆基的马,将他送到了西内的甘露殿。可是就在走的时候,李辅国发起了狠,带走了李隆基所有的侍卫,只留下几个年老发白的老奴。

回去后,李辅国开始了疯狂报复,先把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撤走,又觍着个大脸去请教李隆基的想法。随后,李辅国领着六军大将,素服跑到李亨面前“赔罪”。

面对这么一帮手握重权的大将,李亨只有点头的份儿,只能说大内和外头都是房子,没什么不一样的云云。亲爹被人软禁,百官明哲保身。这时,一个不明白哲理的人忽然站了出来,领着百官,上表,要求公开太上皇的讲话,了解李隆基的住所。

领头的这个人,就是刑部尚书颜真卿。

然后,他走了,被贬成了蓬州长史。随后,高力士流巫州,王承恩流播州,魏悦流溱州,勒令陈玄礼致仕。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亨才明白,这个李辅国,自己必须杀了他。

但他想到兵权,又犹豫起来。而且,自己的媳妇儿张皇后,每次见自己要去见亲爹,都会流露出十分不满的情绪,加上李辅国从中作梗,李亨只能忍气吞声。

也许,这就是我的代价吧!李隆基想。

五十年的大唐,成也是他,败也是他,缔造中国永不能磨灭的盛世神话,却又将它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他是梨园的祖师、最好最坏的帝王,这个诗歌的王朝,在他的手里没了。这个文明灿若星河,无数人向往的时代,在他的手里没了。这里有无数遣唐的留学生,也有无数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动人传说……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阿倍仲麻吕(晁衡)跟着遣唐使一起回国了。在唐朝待了三十七年的他,也真的该走了。可是,晁衡却没能回去。因为他归国的大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从此杳无音讯。也许他死了吧,所以,当李白得知消息的时候,晁衡已经没了消息很久了。

以他和晁衡的交情,总是要写点什么的。于是写了下面这首《哭晁卿辞》——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不久后,被人开了追悼会的晁衡又回来了,原因是当时出海四艘船,前三艘都回国了,只有晁衡坐的那艘船例外。该船航行到阿尔奈波(冲绳岛)时,忽遇到了大风,吹得天昏地暗,波涛汹涌。不过据分析,这风的的确确是十分猛烈的北风,大船在海上漂荡了很多天,终于靠了岸。

晁衡的船被硬生生朝着日本反方向吹跑了,而且吹到的目的地也特别离谱,他们发现,登陆的时候碰见的依旧是黄皮肤的人,只是说话特别奇怪。海岸上的人把他们救了上来,晁衡这才晓得老天爷一口气把他们吹到了交趾(越南)。晁衡和其他人下了船,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长安,等待下一次回日本的机会。

晁衡看了李白写的诗,想起日本的一切,放佛已经是梦里才会出现的,太久远,所以愈发清晰。

他悲从中来,唱和了一首《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

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天水相接的地方,就是故乡了吧?

奈良,你还好吗?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李白死了。

他孤苦伶仃,流落到了金陵。

李白是很浪漫的一个人,也是一辈子不肯放弃梦想的人。听说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贼军气势正旺,李光弼将军出兵抵抗,李白赋诗一首,慷慨陈词,毅然决然地主动请缨,壮志在胸,杀入北疆,征讨贼军。可是仅限于想象,他最终没能去成,因为年纪太大,酗酒成性,最近精神也很受折磨,想去,没去成。

六十一岁,一生美酒相伴,晚年穷困潦倒。

获罪的时候,妻子宗氏拼死救他,这就是爱情;郭子仪拼死救他,这是友情。人活着,即便遭受如此的光景,还有这么多人真心帮助,还需要奢求别的什么吗?李白豪迈地摇了摇头,仗剑,他暂时住在当涂县(安徽当涂)令李阳冰家中,因为他病了。

公元762年,晚春。

李白做了最后一次旅行,名山大川,好景相伴。可是李阳冰也要没了工作,李白不可能还继续待在他的身边。有人说诗人都有神经病气质,这对李白来说,却并不好笑。临终前,他将自己一生的著作交给了他的这个叔父,写了这辈子最后一首诗歌《临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