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2/2页)

“我想诸位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大家领着主上给的俸禄,就该老老实实的,别跟以前的人似的,没事乱喊乱叫,扰乱秩序!”

靠着这份自信,李林甫得到了张九龄和裴耀卿以前没有过的恩宠,他美滋滋地讲完话,让各自散去,自己则巡视各省,做出屁一样重要的部署,比方说各项工作抓好落实云云,光说不练。

李林甫得意忘形,一个名曰杜琎的小小补阙,却将最近国家时政的弊端写成奏疏一封,议论当今政事。可见,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第二天,他没等到李隆基的批复,反倒等到了李林甫下达的批文,勒令杜琎莫要惹是生非,并一口气举出他的所有罪名,将之贬成了地方上的县令。

后来还有人上谏,均被李林甫整得七荤八素。

于是,有人问李林甫:“努力还有什么用吗?”

李林甫很正经地告诉他,“努力非常有用。”

知道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被人撂倒在朝堂上,挨了一顿毒打。

其实,周子谅不想干这么一个工作,当初他在集贤殿书院修书,每回修完书稿,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享受读书的乐趣。他曾说过,那段时间真是闲,但乐趣无穷,一遍一遍看自己以前看过的书,每次都有新的理解。直到有一天,他写的文章被一个人发现,那个人拍案称奇,盛赞他的骨鲠正直,把他推荐成了监察御史。

从此,周子谅的生活就被改变了,监察百官,弹劾非法,从来铁面无私。现在李隆基任用了李林甫,周子谅很聪明地闭上了嘴。他选择不与李林甫直接交锋,而是弹劾牛仙客(因为是李林甫推荐的)。

牛仙客不懂政事,啥都不会,虽然好人一个,未免小材大用,请李隆基把他退回将军之列,不要在宰相位上待着。

上疏摆在李隆基面前,李隆基仔仔细细地阅读了一遍,当场大怒,把周子谅叫出来,让左右在朝堂上猛抽他嘴巴子。卫士都是武士,扇得周子谅满嘴流血,最后晕倒在地。

李隆基等周子谅清醒一会儿,怒喝,“牛仙客是个好人!”刚刚苏醒过来的周子谅虚弱却从容,“臣知道他是好人,臣只是说他不适合当宰相,不适合就是不适合。”周子谅也藏起了后面一段内容,那段内容就是:“最起码要找个有能力的人,能与李林甫那个奸臣抗衡。”怒气未消的李隆基又被气炸了,让人拖着周子谅放在台子上,亲眼看着卫士对他大施廷杖。

卫士打得很卖命。周子谅已经血肉模糊,李隆基看着他快要半死不活了,这才罢手。但李隆基不解气,为了惩罚这个敢于藐视皇帝威严的人,他将周子谅流放到了瀼州(广西上思)。敢于直言的周子谅,因重伤在身,刚刚走到蓝田(长安东边一个县),就因为失血过多、疼痛难忍而咽气了。

李林甫显得很痛心,他只告诉了李隆基一个让人震惊的内幕,“要不是张九龄推荐,周子谅也不会这么大胆!”

李隆基点了点头,恍然大悟,继而,他将张九龄恨得牙痒痒的,张九龄如此可恶,他却在朝堂上装得跟个好人似的!

次日,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我估计,这天夜里李林甫得庆祝一番了。

几天以后,李隆基又召集群臣开会,还是想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李林甫作出了正确分析,李隆基既然召集大家开会,一定是想处置这几个孩子,如想要饶恕他们,绝无开会的必要。眼下,一定要讨论如何处置,而不是要不要处置。

李林甫分析得很对,可是,总结一下整件事情,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故事,讲的是张九龄劝李隆基不要杀儿子而李林甫劝李隆基杀死自己儿子,李隆基不信张九龄而信李林甫的故事。

一句话:一个糊涂老爹杀死亲儿子的人生励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