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3页)

姚崇上奏,认为山东州县蝗虫成灾,应让当地州县负责逮捕,集中烧毁。

众人哗然。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漫天遍地的蝗虫,太泛滥、太繁杂,一只一只抓是抓不尽的。李隆基也有这种疑虑。姚崇道:“蝗虫遍布山东,以河北、河南最为严重,那里的百姓已经流亡尽了。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坐看它们啃食禾苗,连一点办法都没有吗?纵然杀不尽,也胜过养着它们!”

李隆基拍案叫好,就要按照姚崇的方案去做,卢怀慎站了出来。

“臣以为杀蝗太多,不好。”

“卢卿以为有何不好?”

“有伤自然和气……”

举座沉默。

有伤……和气……

姚崇有点气得慌,见一向不跟自己抬杠的卢怀慎竟然在这件事上站了出来,而且还说什么杀蝗虫有损天道,简直……“当年楚庄王吞了蛭虫治好了病,孙叔敖杀了两头蛇招来了福,我们却在这里讨论该不该抓蝗虫。”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到最后竟然语速加快到了机关枪的地步,“不忍心看蝗虫死,你就忍心看百姓亡吗?如果杀蝗虫真有什么灾祸,就让我姚崇一个人担当!”

某电视台采访姚崇。

“请问姚崇先生,您是如何想起楚庄王这么一个例子的?”

“呵呵,当时一时气愤,例子自然而然就从嘴里冒出来了,我平时没那么能说啦……”

紧接着,该电视台揭开了一个真相“姚崇不学无术,惠王说成庄王”:“事实证明,再牛逼的人物,也有失误的时候。因为太过激动,姚崇说楚庄王吃了水蛭治好了自己的病,其实是个天大的错误,因为主人公并不是楚庄王,而是楚惠王。”

故事是这样的,当年楚惠王同志爱吃咸菜(竟然有这种嗜好),那日吃饭,却瞧见他的胖厨子给他腌的咸菜碟子里有一只死了的水蛭。

怕别人看见以后厨子丧命,楚惠王就赶紧夹起来把那水蛭给吃掉了。当晚,惠王肚子疼痛难忍,出去大便。放了几个响屁以后,这条水蛭被喷射到了茅坑里。

从那时候开始,惠王的心腹胀痛之病竟然奇迹般好了。宫廷医师听说后,专门跑来对着惠王和粪坑研究了一番。医师惊奇地发现,晒干的水蛭竟然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从此,水蛭竟然成了一味中药,中医认为,水蛭性味辛、咸、平,有小毒,入肝经,具有破血逐淤、通经消症的功效。

所以说,惠王很感激这个让他吃虫子的厨子。他问厨子:“你说说看,这算个什么事儿啊?”

厨子很无奈,也很感激,“我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

孙思邈就曾利用水蛭,发明了一个特别的医疗手段。他利用水蛭吸人血的特性,把活着的水蛭(嘴)放在被咬伤的毒口上,而水蛭同志天生喜欢钻肉,自然会吸脓水和毒素,用这种方法治疗蛇毒,效果绝佳,功德无量。

感谢水蛭,让人明白,不论是蝗虫还是两头蛇,都不是什么要人命的东西,而且还可能救人。

姚崇的演讲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持,然而,这少部分人里头,就有一贯不信邪的李隆基。

李隆基将事情全交付给了姚崇。也不知是因为姚崇气有浩然,还是因为李隆基龙恩浩荡,总之,杀蝗的号令刚下,蝗虫们就自动消失了。

山东百姓长叹一声,赤地千里,好在还能领救济。蝗虫大灾,他们这辈子都忘不了,蝗虫,你再也别来了!所以,在第二年的夏天,蝗虫觉得百姓肯定会想念它们,结成团又来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初夏,蝗虫比开元三年早来了一个多月,而且更加变态的地方在于,这一次,蝗虫的涉及范围更广,危害时间更长,破坏力更大。

姚崇依然保持强势,令各州县迅速捕杀,不得有误。

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在汴州办教育、修孔庙、兴学业,汴州百姓十分爱戴他。如今御史亲自督导,带着政令来到了汴州,他也没招待。不过,他有了跟御史对话的机会,他对姚崇的方案很没信心,“蝗虫是天灾,单靠人用手抓根本不可能,最好修德禳之。刘聪(十六国汉国国君)时闹蝗虫,他也是让人抓了,挖大坑埋掉,百姓累得苦不堪言!”

倪若水决心不执行命令,姚崇知道他是个固执的书生。

但几乎所有书生,心中都有所畏惧。姚崇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通牒道:“刘聪是伪国国君,他的德行压不过妖孽很正常。今日是圣朝,你认为跟刘聪一样吗?你说蝗虫入境是因为德行不好,今日蝗虫入境,是因为朝廷无德,对吗?”

倪若水被他的牒子吓怕了,谁说是皇帝不好了?就是觉得应该反省自我才对!

他惶恐不安,尽力执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