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3页)

攻占营州的,是契丹。

薛讷认为分析得很对,上奏请求发兵攻打契丹,夺回大唐营州。想起前两年发生的大捷,李隆基当即表示同意。奇怪的是,姚崇却拼死力谏,真比皇帝要自杀还吓人。可这一回,李隆基没有听姚崇一句话,也没有给姚崇任何阐述自己思想的机会。薛讷被任命为同紫微黄门三品(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率领大军征讨契丹。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正月,大军出发了。

唐军一路杀到了东北,苦逼的事情瞬间发生,身在大西北的突厥可汗默啜,抢先一步,让他的儿子同俄,领着数万兵马围攻北庭都护府。同俄虽小,却很勇猛,领着大军,一路杀到了庭州城(高昌)。因为声势浩大,守军畏惧,不敢出动。

同俄同学在庭州外头等了好多天,愣是没人出战。所以他很苦恼,在城外玩了起来,想要用饿死人的方法灭了庭州。某日,同俄败了,因为从城门里头杀出来一彪人马,领头的是大唐庭州都护郭虔瓘。因为这几天玩得太爽,没工夫攻城,人都懈怠了。同俄被唐兵撵了几十里远。

不过,同俄同学后来明白了,这个郭虔瓘其实没那么可怕,他不就是趁我不注意吗?明白了这个道理,同俄笑了,他意气风发地发表了一通演讲,然后单骑来到了庭州城下,接着就被人活捉了。

突厥大军等同俄凯旋,同俄却好久没回来。后来他们听说小可汗奋勇杀敌,却被人捉了。众人跑到庭州前头大哭,并派使者说愿意用全军粮食和辎重换同俄一条命。等见到同俄尸体,众人哭得更惨,边哭边撤军。这是一个悲剧,然而,更悲剧的是,攻打庭州的突厥二把手石阿失毕,因为丢了可汗的亲儿子,所以不敢回去见默啜。

他苦苦想了一天,安排军队继续赶路,自己则冒险去刺探敌情。将士们被他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感动了。石阿失毕挥泪告别,然后,他领着妻子儿女,骑着马一路往东南而来,跑到了长安。石阿失毕当了大唐的右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媳妇也跟着成了金山公主。

默啜被李隆基和自己属下的行为恶心透了,但他不敢有什么动作。默啜现在已经很老了,不再需要开拓营地,只需要安静一会儿,尽情虐待自己的族人。据说默啜杀人不眨眼,所以族人都很后悔没有一起跟着将军投奔唐朝。

四月,骄傲的大可汗默啜遣使到长安求婚,他还给自己加了许多威武的名称:干和永清太驸马、天上得果报天男、突厥圣天骨咄禄可汗。西北暂时没了乱子,东北方面,契丹也迎来了薛讷带领的六万大军。左临门卫将军杜宾客认为,“现在是盛夏,士卒都背着铠甲和粮食,深入敌军,恐怕很难成功。”

薛讷认为,“盛夏草肥,羔羊丰美,现在抢来,正好顺应天时。一举灭了他们,正在此时,不可错失良机!”

究竟谁对呢?

契丹人知道。

大军从檀州(北京密云)行进至滦水山峡中,遭到了一场灭顶的大屠杀。此时的契丹军队,早已在山上恭候多时,薛讷的举动,给了契丹大好的机会。见薛讷领着军队从山峡通过,契丹忽然杀出,一呼百应,杀声震天地席卷下来。唐军后退无路,前进无门,自相践踏,无处施展兵器,被从斜坡上冲下来的契丹兵冲成了好几段,死者十之八九。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薛讷带着几十个剽悍的猛人,杀出一条血路。

契丹人见薛讷狼狈逃窜,自己又追之不及,觉得不解气,站在山上破口大骂。薛讷弯着腰骑马狂逃的情景,给了契丹人发挥想象力的机会,他们给薛讷起了个侮辱性的绰号——“薛婆”。

薛讷的确够婆的,逃出去后,自己不想死,便将罪过全都推给了胡将李思敬等人。李隆基下旨,在幽州斩杀李思敬等八人,免薛讷一死,削其官爵,其他人一律严惩(杜宾客除外)。

边患突然多了起来,征契丹惨败后,西南吐蕃又闹腾起来。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攻掠临洮,进军兰州,杀入渭源,掠取牧马。吐蕃能这么顺利杀入唐境,那是很有原因的。

当初,鄯州都督杨矩,曾经上奏朝廷,主张把九曲之地都给吐蕃。他的意见,主要是觉得九曲不适合种地,也没人烟,不如就这样给他们吧,对大唐有利无害。他不知道的是,这块地种庄稼的确也就那样了,但却是牧马、放羊最好的地方。因此,托杨矩先生的福,吐蕃在靠近临洮的地方屯起了兵马,而且得以入侵。

杨矩知道自己无法原谅,畏罪自杀。

李隆基有意让薛讷将功补过,让他以平民的身份为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同时,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一起领兵攻打吐蕃。薛讷开始大规模募集勇士,募集起来的勇士,在河陇地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