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3页)

太平惊诧地审视着这个铁面判官一样冷冰冰的宋璟,宋璟竟然敢跟她公开叫嚣。太平生了气,拂袖而去。

太平不会无缘无故要李旦废了李隆基,她这么干定有原因。为了皇位,她要给自己换一个对手。太平公主的野心已经暴露了,她抛弃以往的原则,勾结益州长史窦从一(就是那家伙),又与多数和窦从一一类的人勾结,意图谋杀李隆基,具体手段正在紧张探讨中。太平的女婿唐睃,最近得了个好活,他要去邀请左仆射韦安石替太平办事。

韦安石,左仆射,不属于韦后一族,靠能力爬上了宰相位,时人谓之“真宰相”。

的确是韦安石接待了唐晙,唐睃喜欢开门见山,请韦安石到太平府上商量点事,没想到韦安石居然不去。太平见这老不死的不上钩,十分恼怒,她还是很怕一个人对抗很多人的,所以只好自己加紧诽谤李隆基。

李旦自己倒先受不了了,他召来韦安石,问:“我听人说,朝廷里的人都向着东宫,爱卿应该帮我查查啊。”

韦安石忽然责问:“陛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亡国之言?”

李旦沉默了。

韦安石接着说道:“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阴谋,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友爱,天下所知!”

李旦忽然紧张起来,赶紧接话道:“朕知道了,爱卿快别说了。”

李旦往帘里瞧了瞧。帘子里头,一定是太平公主正在偷听,韦安石明白了,点了点头,但并无惧色。帘子里头的太平按不住怒火,扯开嗓子朝堂内扬言,“韦安石密谋陷害,臣之忠心,天地可鉴!”这场面把李旦吓蒙了,他佯装生气地指着韦安石,让人拿下,同时用眼神暗示。侍臣郭元振(这家伙最聪明了)见状不妙,立刻装傻充愣地为韦安石求情,在李旦的太极下,两下里无事。

不过,李旦一时还真弄不明白到底是韦安石撒谎,还是太平撒谎。几天以后,他找到了比较靠谱的姚崇、宋璟。问完以后,两位仁兄开口就给李旦扔了一枚重磅炸弹,“宋王(李成器)是陛下长子,豳王是高宗皇帝的长孙。现在太平公主经常去他们那里走动,为的就是东宫的事啊!臣以为,陛下该把宋王、豳王安排出去,罢黜岐薛二王左、右羽林军的军权,把军权交给太子。另外,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夫妻俩)都应该安置在东都。如此,便少去许多后顾之忧!”

李旦皱了皱眉头,“朕没有兄弟,就太平一个妹妹,怎么能把她安置在别的地方呢?其他人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妹妹不能走!”

可是,李旦的安排,已经打草惊蛇,太平急了。李旦真是个可爱的人,最近有个牛鼻子老道吓唬他说,五天内陛下定然有血光之灾。那日,他就对人说:“有人跟我说啦,五日之内兵马会入宫,爱卿要为我防备防备!”

服侍他的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只是那个叫张说的书生。张说听罢,道:“这一定是小人想要离间东宫和陛下的关系,希望陛下能让太子监国,流言自会消除!”服侍他的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姚崇。姚崇趁热打铁,“张说所言,正是国家社稷的大计!”

李旦思索数秒,只说出一个字:“准!”

二月初一,按照李旦的要求,宋王李成器出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出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变成了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变成了右卫率。

诏书上最后一句话是专门为太平写的:“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四天后,太子李隆基监国,六品及以下封官、判司等事宜,全由太子处分。这件事给了太平不小的打击,她发动所有力量搜索真凶,终于弄明白,是姚崇、宋璟在害她。她勃然大怒,也不顾及什么姑侄情分,竟然撸起袖子,风风火火跑到东宫臭骂了李隆基一顿(当然不可能是骂爹骂娘)。骂完以后,太平又很牛地、风风火火地走了。

惹恼了实封一万户的大公主,那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李隆基同学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很二但很有效的办法。

次日,李隆基上书,把姚崇、宋璟给告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以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告终。至于宋王和豳王,两王到外地的事,也因为行动迟缓而搁浅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姚崇、宋璟走后,宰相的工作,由依然不支持太平的韦安石、李日知干了起来。李旦很伤心,因为不管是谁当宰相,满朝都已经怕了太平。

在太平的主持下,斜封官又开始了,腐败又泛滥了,而李旦,也厌倦了在妹妹和儿子之间打圆场的日子。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四月的某一天,他召集群臣,“朕生性淡泊,不认为当皇帝就是富贵。以前朕是皇嗣,后来又当了皇太弟,可朕经历过这些以后,真的什么都不愿意再当了。今天我找大家来,无非就是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我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