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周兴们无良害无辜 徐有功苦心救苦难(第2/3页)

随后,武则天对朝廷进行了大调整。天授元年一月,武承嗣顺利升迁为当朝文昌左相,岑长倩升迁为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当上了纳言,邢文伟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为地官尚书(户部尚书)。两位宰相,武承嗣是亲属关系,除了给他姑上尊号其他一概不会;岑长倩是岑文本一手带大的,纯属实力派,毕竟朝廷不能真用一帮啥都不会的东西做事。

至于邢文伟等人,则是全国有名的学者。

安排武承嗣在宰相位置,是武则天最大的败笔,因为这家伙除了认冯小宝当亲爹之外。干的最出名的事就是与周兴往来,他喜欢和周兴讨论下一步谁该死的问题,而不是国家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在武则天的首肯下,武承嗣与周兴尽力表现自我,在允许的范围内,公报公仇、公报私仇、私报私仇,其成绩罗列如下:

前任地官尚书(户部尚书)韦方质因藐视武承嗣,被周兴罗织罪名,很快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四月,春官尚书(礼部尚书)范履冰,因曾举荐过被周兴诬告的谋反者而被杀;

随后,豫章王李亶被杀,横州刺史裴贞满门抄斩;

胜州都督王安仁父子相继被杀;

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被杀,肃州刺史许王李素节及其好友全部被杀。

八月,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被杀;

几天后,尚书左丞张行廉被杀;

南安王李颍等李姓皇族十二人集体惨遭杀害;

李贤的两个儿子被酷吏用鞭子抽死,李家能活下来的老弱者全部被流放到岭南,并诛灭亲党数百家,几千人。李唐宗室,几乎全被杀光和流放。几十年前的谶语,如今已经完全实现了。那么,还有谁能好好活着呢?

千金公主。

小武则天三四岁的她眼看着其他人被杀,直接跑到宫中给武则天跪下,非要认武则天当娘。武则天很有成就感,赐姓“武”,改“千金公主”为“延安大长公主”。千金公主着实松了一口气,活下来,比什么都好。

【博学的酷吏】

酷吏迎来了新成员,醴泉人侯思止,原干着和武大郎一样的事业(卖炊饼),人缘奇差,没人愿意买他的饼。他是街面上数得着的泼皮无赖,买卖没得做,只能跑到一个游击将军那里当仆打工。

后来状告裴贞和舒王李元名谋反,于是被拜为游击将军。

侯思止有雄心壮志,他为人诡诈,在游击将军上待烦了,就想弄个御史当当。他对武则天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武则天还是很有准则的,她说还真没见过不识字的人可以当御史。侯思止立刻摆出一副不屈不挠的样子,辩驳道:“獬豸(音:谢至;一种神兽,《西游记》上判断真假悟空的那个东西)何尝识字?天下人仰赖它呢!”

武则天大喜,认为此人机智聪敏,加拜朝散大夫、侍御史。

侯思止的故事影响了一大群人,对衡水人王弘义的触动也是相当的大。

王弘义当官之前也是个泼皮,某日,他在大街上觉得口渴,又不想喝白开水,就跑到邻居家要瓜。邻居老头一看见他就来气,撵他赶紧滚蛋。王弘义赌气出走,直奔县衙。他击鼓鸣冤,到了大堂,王弘义给县令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故事的中心意思就是:“我邻居家的瓜田里有一只小白兔!”

县令大喜,白兔,求之不得的白兔,小白兔,月宫掉下来的小白兔!县令立即想到了太后,他下令:“废话少说,全体人员给我去搜!”

于是,邻居家的瓜地全毁了。

报仇以后,王弘义喜滋滋地跑到赵州、贝州等地闲逛,游览风光的时候,他发现很多人在县里头的庙上做斋祷告。王弘义见吧,高兴得哈哈大笑,跑到驿站要了匹马便往洛阳跑去,状告两百乡亲聚众谋反。

武则天感喟王弘义的举报,才拜他为游击将军,随后,王弘义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和侯思止成了同僚。

这下玩大发了。

周兴、万国俊、来俊臣、索元礼、王弘义、侯思止等人,为武则天的酷吏政策平添了许多残忍和血腥。司刑人员中,酷吏占到大多数,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二人还算公道。被告者中,流传这么一句话:“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碰见酷吏,要么赶紧交代后事,要么赶紧交代罪行,然后再交代后事。

徐有功、杜景俭,对这帮酷吏也无可奈何,就连把薛绍弄死他们也无可奈何。薛绍的死,武则天还是关心了一下的,因为他是女儿的丈夫,谋反斩首,女儿却成了寡妇。武则天决心给太平安排下一轮亲事。

武则天想好了,就找自己侄子辈的亲戚武攸暨,让他娶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