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昆仑奴暴怒杀都督 骆宾王失魂奔扬州(第2/3页)

(《在狱咏蝉》)

骆宾王没悲伤太久,因为跟着天后同志混还是有一定好处的,那就是动不动就大赦天下。残暴罪犯能大赦,他这样的贪污犯自然也能大赦,于是,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英王李贤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骆宾王重获了自由。出狱后,他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去酒吧喝酒,而是带着母亲的棺椁,送回义乌老家。

义乌的乡亲们用最温情的方式欢迎了这个在外很有清名的学者,七月二十日那天,大家为骆宾王的母亲办了一场很像样的丧礼。

八月,骆宾王就要去临海赴任,他有两个愿望:第一,把爸爸的棺椁也迁回来,和妈妈葬在一起;第二,去临海以后,当一个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第一个愿望,他说到没做到;第二个愿望,他很自然地做到了。

骆宾王去洛阳拜谒,身在东都洛阳的大将军程务挺和他是好友。程务挺见骆宾王有纵横天下之才,却不能担任大职,便非要做主推荐他。程务挺是有功劳的,加上废李显他是主力,他在武后面前如实把骆宾王的情况说一下,也好歹能给个六品以上的官做。但骆宾王摇摇头,他知道程务挺不懂他在想什么。

他离开洛阳,南下扬州,扬州才是他的梦想,一番大事业在等着他。

【扬州举旗】

眉州刺史李敬业和他的弟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詹事司直杜求仁等,和骆宾王一起宴饮。

众人喝高了,有人开始抱怨。

这几个人都有共同的特点,除了性别一样外,还都是被武则天给弄下来的。武后专权跋扈,杀死所有想提意见的人,还把李敬业这个祖父(英国公李绩)有赫赫战功的人给贬谪在外。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我们这几个大老爷们,难道要待在这里等死吗?

反了,反了这个姓武的老娘们!

时隔多年,扬州又起义了。

起兵领袖:英公李敬业

起兵理由:匡复庐陵王

起兵主谋:魏思温(某县县尉,曾为御史,因言被黜)

军师魏思温同志,先让监察御史薛仲璋同志上书朝廷,请求出使江都(扬州),又派了个演技很差的人,跑到薛仲璋那里告密,告密的主要内容就是扬州长史陈敬之要谋反。这可要了啥都不知道的陈敬之的老命,薛仲璋闻讯大惊,不由分说,立刻拿了陈敬之下狱。然后,他通知魏思温,扬州的长史已经拿下了,可以随便编造理由造反了。

李敬业出来了,他领来几百个小兵,以极度不敬业的演技,宣称奉朝廷密旨来干掉谋反者。

大家知道谋反的是谁么?

众人齐曰:不知道!

李敬业:就是高州酋长冯子猷!(奉密旨,以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发兵讨之。)

于是,开府库,发兵甲,集合犯人、地痞、工人几百,组成了一群乌合之众。李敬业先杀了陈敬之,又处死了不配合行动的录事参军孙处行,拦住了想要开溜的广大官僚同胞们。九月底,扬州军队宣布,今年年号是“嗣圣元年”,这表示扬州方面强烈要求能伺候真正的圣上登基。

李敬业开匡复府、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三府,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大军弄了个很像样的建制,长史、司马、军师……都有。具体名单可参考一下:左长史:唐之奇;

右长史:杜求仁;左司马:李宗臣;右司马:薛仲璋;军师:魏思温;记室:骆宾王。

心系大唐江山社稷的百姓听说英国公的儿子在扬州起义了,纷纷要求参军,十天内,扬州军就扩大到了十几万。李敬业大喜,让骆宾王写一篇恶心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欣然应允,笔墨伺候,顷刻完成,文曰《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骆宾王宣告天下,大家都是忠义之士,受太宗、高宗教化。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各地纷纷张贴征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当然也看到了檄文的原版。她很怕自己不得人心,更怕起义军兵锋直指洛阳。她拿起檄文,从第一句开始读,读几句便嬉笑着评点几句。等她阴阳怪气地将要读完这篇充满乖戾色彩的文章的时候,她已经笑得不行了。

等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时候,武则天忽然收起了笑容,她摆正了自己的姿势,慢慢品读下面的文字。“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她忽然僵住,重复着最后一句话,“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武则天指着檄文,问旁边的侍臣,“这篇文章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