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戴至德好心没好报 狄仁杰美德有美言(第2/3页)

可直到最后,大家开始绝望,一个平日里受够狄仁杰气的小吏给事情下了一个精准的结论:狄仁杰不是人!

几人怒了,没有罪责,那就给他创造一个!就这样,几个人合伙诬告,将狄仁杰打入了大牢。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时下乡视察的,负责官员升降的特使来到了汴州,对所有官员进行了认认真真的考核。大使负责的态度折磨坏了每一个人,因为对他们来说,考核就意味着数落错误。最后,大使看了看名单,说:“这个狄仁杰,犯了什么错呢?”“……(各种解释)”

“这样吧,带我去监狱看看。”

“你是狄仁杰?”

“是,尚书(工部)大人,晚辈有礼了。”

“你认得我是谁?”

“未曾谋面。”

“哦?”

阎立本看了看周围人,让他们全部退下。阎立本用审视的眼光细细瞧着一身囚犯服装的狄仁杰,这是作为河南道黜陟使的他经常做的工作。我相信,狄仁杰那双眼睛一定给阎立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坚定、冷静、智慧、果决,狄仁杰的每一句话,都有理有节,从容镇定。最后,阎立本对狄仁杰说除了很重要的一句话:“你是被冤枉的!”说完,他站起来,一脸严肃地拜了拜狄仁杰。

“仲尼(孔子)说过,看一个人犯过什么样的错,就足以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观过知仁)。足下年纪轻轻,却有这般魄力和智慧,实属天下罕见。日后,你必为海上之明珠,东南之瑰宝!”海上之明珠,东南之瑰宝!阎立本,你没看错。日后,狄仁杰一直记挂着阎立本的知遇之恩。阎立本认定狄仁杰无罪,还向朝廷推荐了他。朝廷立刻下令,让狄仁杰去并州都督府任职,官位法曹。

虽然只是正七品下,但也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开始。

加油吧,狄仁杰,这不是一个埋没人才的时代,你的所有努力,都会为世人看到,直到世界为你改变的那一天!

狄仁杰上路了,他登上了纵贯中原的太行山,在山顶,他忽然向南望去,久久伫立,不肯离去。

太行山上的云慢慢移动着,走近了变成雾气,走远了,就又恢复成了棉花糖的样子。可狄仁杰的心完全没有在风景上,他在一直等到云彩散开,愁眉才舒展开。他指了指云彩散开后显露出的山下,“彩云下,是我亲人住的地方!”说完,他望了望前面,“走吧!”

并州的情况要比汴州好得多,狄仁杰在那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但并州的长史蔺仁基和司马李孝廉二人的故事,却在并州人心里扎了根。两个人都不是坏人,但总爱对着干,不是你嫌他这个,就是他嫌你那个。两位仁兄为了吵架,常常废寝忘食(工作时间也包括在内)。

狄仁杰一直疑惑这两位的精神状态,本没什么,却能为了斗气,连血本都搭上,实在是太神奇了。

狄仁杰好好给他两个上了一课。

首先请出三号选手郑崇质,男,职业是法曹,与狄仁杰是同事,最近老想杀人泄恨。并州府的人都知道郑崇质不易,听说他摊上了去西域或者交趾出使的烂差事,总之一年半载回不来。而家里头的老母却已经病重,他想侍奉在前都不可能。所以说,对郑崇质来讲,这回出差比出殡的心情还沉重。同僚还是很有爱心的,送送郑崇质,交给他一些用得着的细软。但郑崇质还是不高兴,这几天消瘦起来,跟丢了魂似的。

狄仁杰和其他人有些不同,他来到郑崇质面前,一把拉住他,说:“你一走,谁来照顾你母亲?”郑崇质痛苦地摇着头,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淌。狄仁杰注视着郑崇质,轻声地对他说:“太夫人有重病,你现在要远行万里,不是让她老人家担心么!(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郑崇质不肯说话,低着头。

狄仁杰笑了笑,平和地说出了下面几个字:“你别去了,我去吧!”郑崇质抬起头,眼睛里竟然有湿润润的东西在打转。

并州翻天了,父老乡亲争相称颂。很快,长史蔺仁基、司马李孝廉听说此事,害臊了半天。让同僚诧异的是,两人经过思考,竟然决定和好了。他们抱头痛哭的时候,蔺仁基是这么说的:“仁杰能为了别人出使绝域,我们还因为那些小事怄气,难道就没有一点惭愧吗?(吾等岂独无愧耶?)”就在狄仁杰走后,他们两人成了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念叨狄仁杰,一个绝顶智慧,而又简简单单的好人。

出使绝域后,狄仁杰回到了工作岗位,在这里度过了一段不错的光阴。并州全体人员,对狄仁杰的评价只有一个:“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要说谁最好,北斗星以南的地球,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狄仁杰。)”这句话让并州父老恨透了,因为太有名,朝廷看重了他,把他迁到了大理寺,去当大理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