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武则天饿死周王妻 盗墓贼撅坟太子妃(第2/3页)

出人意料的是,武则天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李弘的要求。

有人说,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丈夫,是武则天随手指定的,他们是看大门的兵丁。还有人说,武则天很不愿伤害李弘的好心,那两个看大门的兵丁也都是武将,不是普通人。可毕竟,两位公主是皇帝李治和萧淑妃的孩子,在十几岁就该出嫁的时代,三十未嫁,草草完事,也着实苦楚。

事情完了以后,李治和武则天忽然发来一个通牒,说要给李弘找个太子妃,让李弘做好心理准备。

是的,做好结婚的准备。

还是……

二十三岁的李弘头一次感到危险,但他还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就连结婚用的礼品都没准备好。太子结婚,礼部官员上书,非说用白色大雁更靠谱,坚决不能用木瓜之类的东西糊弄过去。可是,想要抓住一只患了白化病的大雁(而且必须活捉),谈何容易?众人背负礼部的命令,蹲在各处等待白色大雁。

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上林苑的白雁似乎明白人类用得到自己,它从天空飞来,刚落地,就被一大群人给围捕住了。李弘的太子婚礼也如期进行,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合璧宫,李弘和裴妃的蜜月。

等待李弘的有两个:蜜月,还有死亡。

他们进了合璧宫,就再也没出来,就在四月二十五日当天,李弘暴毙而亡,临死前吐血不止。李治疯子似的赶来看孩子,从血迹斑斑中,李治看出了端倪。他断定,儿子肯定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劳累和烦恼所致,他是得了肺痨(肺结核)。李弘的确有肺痨,因为他经常咯血,身体一直不太好。李弘死得太惨了,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哭得一塌糊涂的李治,然后用余光扫了扫在旁边跟着的武皇后。

【一场李弘引发的血案】

我认为,凶手不是武则天,她完全没有杀死李弘的必要。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能证明这一点。李弘死后,李治和武则天结结实实地哭了一场,因李弘十分孝顺,所以,武皇后建议给他谥号“孝敬皇帝”。李弘的葬礼是按照皇帝的葬礼举办的,其间并不顺利。首先是陵墓问题,李弘死后,被安放在棺椁中,一直不能下葬,因为陵墓还得现造。

工部开始忙活太子陵的建造,洛阳城的徭役一下变得繁重不堪,有的工人甚至要没日没夜地加紧工期,苦日子一直继续着。直到有一天……

有一天,山陵督造官员与徭役的百姓发生了群殴事件,原因就是官员日夜赶工期,还不许别人有半句怨言。

要知道,赋役都是免费的,这是国家强制规定的,无缘无故让人免费当几个月的苦力,你还吆五喝六地鞭打,是个人就受不了。愤怒积累到了极限,农民瞪着一双虎眼望着面无表情的官员。接下来的事情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那官员指着人群,问了一句“你是哪个单位的”一类的话,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不让人活,还不让人好好死吗?!

反了,反他娘的!

一场残酷的石头战爆发了,参加徭役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始往督工身上投掷石块,砸残了几个官员(人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

有司立刻召集人手,在这间隙,大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李治意识到,再这样逼迫百姓,说不定会闹出更大的动乱,要用就好好用。他让人继续造皇陵,又过了些时日,皇陵才完工,洛阳人管这个地方叫做“太子冢”。洛阳是盛产陵墓的地方,也就招来了无数的盗墓贼。到了明朝,盗墓贼还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探测墓穴土质的工具,因往往就在洛阳开工,故名“洛阳铲”。

各色陵墓,但凡有明器的,基本上都被盗墓的倒腾过了,可谓是无一幸免。可李弘告诉我们,人谦虚一点还是有用处的,所以,他的陵墓,成为保存最为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全中国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善的唐朝陵墓。

这种状态大概一直持续到一九九八年二月的一天,一伙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人才,拿着炸药包硬生生把太子冢给炸开的那一刻。

盗墓贼要搞清情况,他们应该恨李治和武则天恨得牙痒痒的才对。

为了保护儿子的陵墓,他们竟然为了防止盗墓,派军队去洛河里头挖沙,又在最外围铺上硬邦邦的泥土。如有盗墓者想要进入,必定被里头的流沙淹没。我们可以想象,当盗墓贼围着太子冢(163m×147m×50m)转了一百圈儿,竟然发现这墓根本就不存在缺口,会是何等的悲催。所以,他们只能用炸弹这种含金量较少的手段来获取明器了,被捕入狱后,盗墓贼交代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其实吧,李弘的墓穴真TMD太难弄了,于是我们炸了他旁边的一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