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义府深夜叩龙阁 褚遂良例会闹朝堂(第2/3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了国家社稷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谋害忠良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一身肝胆,两袖清风的他,上书那漂亮的字体也着实令人称叹。

李治阅罢,批复:贬裴行俭西州都督府长史。

西州,就是高昌故地,火焰山就在这个地方。

裴行俭的上书没有阻止李治的行为,反倒是明显加快了他行动的步伐,他不再等了。

一次,朝会完毕,李治要求四位元老同志留下来单独商议。这四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于志宁。他们每个人都不比李治智商差,大家都是隋唐时期过来的英雄好汉,也曾经历过先帝的贞观之风,说话不习惯拐弯抹角。

等人散会的时候,褚遂良直截了当地跟其他三人说:“主上今日留我们,多半是为了中宫那点事儿,皇上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反对他只有死路一条。太尉(长孙无忌),您是国舅;司空(李绩),您是功臣。我不能让陛下背负杀害元舅和诛灭功臣的恶名,遂良出身贫寒,也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今日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同僚,已经是三生有幸。”

褚遂良表情凝重,“全是先帝所托,遂良不以死相争,何以见先帝于九泉之下?”言罢,毅然决然地望着他们三人。

大家听完褚遂良的话,无不感动。

沉吟良久,李绩请了个病假就先跑了。

最后,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入殿,他们见到了李治。李治扫视了三人,最后,他把眼神落到了长孙无忌身上。他知道没必要说些废话,开门见山地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有儿子,我想立武昭仪为后,如何?(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褚遂良不想活了,他站出来反对,“皇后出身名门,还是先帝为陛下迎娶的。先帝临死前,曾握着臣的手说‘朕有好儿好媳妇,现在就把他们托付给你了’。这也都是陛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言犹在耳,陛下如何却忘记了?皇后没犯什么错误,怎可轻易废掉?臣不敢曲意顺从陛下,抛弃先帝遗言!”

李治也不是那没良心的人,痛苦一番,挥退了他们。

第二天一大早,朝会,李治又提起此事。

褚遂良上言。

“陛下想要换皇后,臣恳请任选天下好女子,何必非要武昭仪?武昭仪侍奉过先帝,也算是陛下之母,全天下人都知道,不说而已,陛下以为天下人就那么好蒙蔽吗?”从褚遂良上前一步开始,李治就已经意识到心惊肉跳的时刻来了。但他没想到,褚遂良的反应会那么强烈。

褚遂良越说越激动:“万代以后,子孙如何看待陛下,陛下又如何面对先人?臣希望陛下再不提此事,多想想后果。臣今日忤逆圣上,罪该万死!”

于是,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一直叩到流血,“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笏板还给陛下,臣请求回家种地!)”

李治大怒,令人把褚遂良叉了下去。

忽然,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大殿的屏障后头响起,“怎不把这獠子给杀了!(何不扑杀此獠!)”众人循声望去,却看不到人。李治并没有害臊的意思,对媳妇能在朝堂上为自己说句解恨的话,他表示非常感激。

他将眼光投在了于志宁身上,“你还有意见吗?”

见没人敢吭声,李治说:“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往死里打!”

长孙无忌再也受不了了,他进言道:“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不可轻易动刑。”愤怒的李治已经不管什么舅舅不舅舅了,他只知道,这一回褚遂良必定得挨揍,这不是屁股肿不肿的问题,而是他的脸大不大的问题。长孙无忌再明白不过,他不再说话,众人更是噤若寒蝉。李治很生气,但我认为,他满脸愤恨,内心却泛着高兴,他已经尝到了皇权的滋味。

无人管束的时候,权力就是让人如痴如醉的猛药。

一片肃穆中,韩瑗流泪上谏,被李治叉了出去。

第二日,再谏,又被李治叉了出去。

次日,再谏,“普通夫妇娶妻还要慎重选择,更何况是天子!皇后母仪天下,善良端庄。嫫母能辅佐黄帝,妲己可倾颓殷商,《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不是历史,而是现实。臣每览古人之事,时常叹息。帝王作而不法,子孙何以观之!希望陛下谨慎行为,不要为后人所笑!”

“使臣有益于国,就算杀掉臣,臣也心甘情愿!”

李治扔掉了谏书。

又有人上谏,曰:

好媳妇兴国,烂媳妇祸国。

署名:来济。

李治不悦。

他日,李绩入见。

闲扯了其他事情之后,李治拉住李绩,用十分纠结的口气问:“朕想让武昭仪当皇后,褚遂良非说不行。既然褚遂良是顾命大臣,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言外之意,你李绩身为司空,乃国家元老,您给说说这事儿到底有完没完。李绩原计划是说自己身体不好,先回家休息,但这招用得多了,也就不显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