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传谶语唐太宗除疑 卜未来推背图成型(第3/3页)

弄到最后,官员没辙了,还是宋太祖聪明,他想出了个办法,“不用禁了,找太史多造几本假的,让他们自己搞混!”

真够狠的。

就这样,《推背图》被鱼龙混杂的预言搞得失去了本色,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被人动过手脚的。仔细看看到赵匡胤同志和朱元璋同志的时候,谶语一改绝不拍马屁的口气,将他俩拍成了尧天舜日。由此可知,他们也是害怕天命的。故而,从《推背图》在五代流传后,皇帝有天命就再没那么让人深信不疑了。

谁都挡不住。

需要注意的是,从清朝乾隆年间,一直到现在的版本,多是没有变动过的金圣叹(明末清初人)点评本。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下,当漫画看,里头有图有真相,也能有些领悟。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也该告一段落了。

但不能不告诉大家一件事,那就是李淳风同学后来的遭遇。

多少年后,他推出来的《麟德历》正式颁布,这时候,正是唐高宗李治和媳妇儿武则天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刻。可这部算了很多年的历法,只推行了四十多年,就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纬度和日晷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偏差!

不明白的可以这样理解:

《麟德历》上,三十日或者初二出现了日食(只有农历初一才有日食)。

问题很复杂,再多解释就有被人群殴的危险,总之,到了开元年间,李淳风的历法就不能用了。

自称八百年无误差的历法用了四十年就宣告破产,让披着神秘外衣的李淳风大师很苦恼。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才导致新历法的产生。唐朝最有名的预言家所作的历法出现错误,对大家的打击是巨大的。当年的李淳风,毕竟太年轻。

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他才刚刚二十五岁。

他二十岁发明的三辰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测仪器。从他以后,但凡造仪器,一定是参考他的创作。今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古浑仪,也是仿造他的这个发明。明朝人曾经感叹说,中国古代最牛的天文学家、历法学家,要首推李淳风。

不知过了多久,李淳风辞官隐居去了。

他在自己的院子里安了风动标,把风力定为八级。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一千二百年后的1805年,欧洲科学家蒲福平发明了十三等级风力分级法,人称“蒲氏风级”。

历史总被人遗忘。

【姑妄听之】

唐朝正史中的最后一段记载,说,李淳风喜欢说预言,而且经常被他说中,一时名动京城。现在流行的《推背图》,多有混乱和删改,但前几则和最后两则最为靠谱。《推背图》第二象,图片上画了一个盘子,上面有二十一个李子,大唐的命运就在里头。谶语说:

累累硕果,莫名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唐朝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国祚二百九十年。自李世民一统中原,而后阴盛阳衰。李世民死后,有一个女人便开始了她漫长的奋斗路程。几十年后,她当上了皇帝,首先感谢了李君羡。

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