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度设误中连环计 李世民问讯薛延陀(第2/3页)

大度设没有放弃抵抗的打算,拼了一阵后,以三千多人死亡,五万多人被俘的代价结束了战斗。

逃吧,您看看,大度设是全军逃得最快的,薛万彻追都追不上。领导这么不要脸,大家也就坦然,剩余的十几万人,追随大度设逃到了漠北。按理说,唐军无论如何不会有那闲工夫跟他们较劲,也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可天意弄人,大度设千算万算,却没算清现在的时间,这已经是贞观十五年的最后几天了!

腊月!

长安是腊月,漠北更是腊月。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因纬度变化而变化。气温最善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不论部落,不分国家,一视同仁。寒冬腊月,零下几十度的漠北已经够人受的了,但老天觉得不爽,便呼呼刮起了白毛风。据说,白灾下的不是雪,而是冰刀。

白毛风刮了很长时间,大雪堆积达数米深,大度设的人马全部被困在了漠北,十几万人马被风雪杀了个精光。贞观十六年正月,漠北方面传来消息,薛延陀大度设的虎狼之师损失尤为惨重,死亡人数多达十几万,每十人中,就有九人被冻死。也就是说,薛延陀的精锐,基本上连根毛都没剩下。

大胜一场,唐军还军定襄。

在这里,李勣又出人意料地干了一场漂亮仗。

原本定襄无战事,但山西五台山附近的突厥族人叛乱,思结部落的酋长想要干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便领着人一路往草原跑去。趁着薛延陀大闹,逃回草原,召集兵马,举兵与唐朝对着干,酋长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定襄的州军在他们屁股后头追,可死活就是追不上。

思结部落顺利摆脱了唐朝的控制,但不要高兴,因为他们刚好闯到了李勣的枪口下。到了草原,大家还没来得及欢呼,就被李勣堵住了去路。州军也纳闷儿,你说这伙突厥人怎么说跑就跑呢?

跑得那么快,怎么又忽然停下来了呢?

也不管那么多了,先杀他个人仰马翻。

说干就干,说打就打,不出半天,战斗就以官军大胜结束,思结部落全部被灭。后来大家知道,这是英公李勣打的配合战役,他挡住了思结部落的去路,与州军形成两面夹击,前后掣肘,才全歼了叛乱者。

真珠可汗大概也听说了这事儿,他尝到了出尔反尔的苦头。战败后,他派人到长安谢罪。

李世民教育使者,“以后,你们薛延陀和突厥就以大漠为界限,谁都不能侵犯谁。你们任何一方胆敢越界闹事,朕就要替另一方讨回公道。你们自恃强盛,我英公李勣率领几千兵马便将你们的几十万大军杀成这样,你们也该反思反思了。回去告诉你们可汗,以后做事前要多动动脑子!”

从此,人们更害怕那个叫李勣的将军了。

这是一场完胜的战役,唐军损失极小。

薛延陀归顺,带来了一个消息。故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有人向李世民报告,说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是个小人。举报者列出几个理由,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契苾何力觉得薛延陀是个好去处,早就领着他那一家人投入了真珠可汗的怀抱。李世民知人善任,不肯相信契苾何力会背叛自己。

他对众人说:“这件事肯定不是何力的错!”

左右大臣反驳,“戎狄气类相亲,契苾何力投靠薛延陀,就和鱼投进水一样,没道理可讲。”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可信的人,也有背叛你的时候。

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李世民还是不能释怀。

真相等到薛延陀大败之后才显现出来,此后,薛延陀每年都会派出几拨使者来长安拜见李世民。一直不愿意开口的李世民终于忍不住问起了使者,使者听言,神色凝重地给李世民讲了一段故事,事情的原委被一五一十地呈现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去怀疑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契苾何力是突厥人不假,负责契苾部落的安抚工作也不假。可他手下那帮人都不太愿意跟着唐朝混,他们觉得在薛延陀更自由,便闹着去投奔薛延陀。那个时候,薛延陀牛马众多,是游牧民族生活栖息的好地方。狐死首丘,更何况,契苾部落的属下是一群有能力的人!

于是,他们将想法告诉给了契苾何力。

他们遭到了契苾何力的训斥,“主上对我们厚恩如此,你们怎么又想当叛徒?!”

众人问他:“你娘和兄弟都在那儿,你怎么就不去?”

契苾何力说:“沙门在薛延陀是尽孝道,我在大唐是尽忠心,说不去就不去!”众人早有准备,听契苾何力此言,也不顾什么上下级关系,将他五花大绑,强行押送到了薛延陀,献给了真珠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