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高甑生罗织害李靖 唐太宗封王放青雀(第2/3页)

生活就是这么让人失望,被诬告之后,李靖回到家中,闭门谢客。

他足不出户,即便是亲戚都难得见上他一面。李世民觉得很对不起他,想让他继续待在朝廷,最起码,穿着日常生活的衣服,随来随走,当个特进也行啊。但李靖拒绝了,理由就是自己太老了,忙不动了。

李世民感觉有些凄凉,总想找机会说说什么,可话说多了,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一次,吐谷浑灭亡,李世民重赏了李靖,但也正是这场战役之后,李靖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当中。悄无声息地让人淡忘,对李靖来说,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该到薛万均了。

薛万均是个小气的人,回朝后,虽然挨了罚,但因为功劳不小,被李世民器重。他的命运似乎也该到头了,那日,李世民要游览芙蓉园,薛万均负责监督清理无关人员。等圣驾到来,李世民开始游玩,却发现太监和宫女满院子瞎转悠,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一怒之下,他下了薛万均的狱。

薛万均气量小,此事让他气愤至极,没几天就被气死了。

薛万均的死,让大臣们很吃惊,李世民也被吓了一跳,让薛万均陪葬昭陵。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赏赐群臣,等喊到薛万彻(薛万均的弟弟)的时候,习惯性地喊成了“薛万均”。于是他感慨地说,这是薛万均在天有灵,也想跟朕要这赏赐。李世民让人烧掉那张貘皮,权当送给薛万均了。

【亲人们】

近日来,李世民精神状态非常差。

李渊去世几个月了,李世民给李渊发完丧,紧接着吐谷浑开始挑衅,在这几个月里,他的脾气一直都不太好。而且,李靖隐居以后,李世民似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谈谈兵法的知心人了。

贞观九年(635)九月底,憔悴不堪的李世民,想要自己一个人去李渊的园陵参拜,但就是这样小小的请求,还被众人劝阻了下来。大臣中,不乏有魏徵、马周一类敢戳李世民脊梁骨的直臣,他们都不同意李世民再去哭李渊,因为现在的李世民,已经是皮包骨头,瘦得只剩下一副骨骼了。

唉,一辈子愧对父亲的人啊,就要如此痛苦吗?

也许吧!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是一头牛,是一座山,永远不会有倒下的那一天。长大后,陪伴我们的,就只有喧嚣的世界和虚荣的成就,山高路远,却再也等不到那原有的感觉了。在李渊眼中,李世民永远都是个孩子,孩子有什么错,值得那么念念不忘吗?大臣们知道,李世民是想一个人去园陵大哭一场,痛痛快快地哭上几天。

可这不行。

“陛下,调整好状态吧,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呢!”

贞观十年(636)正月,刚刚经历过父亲丧事的李世民又迎来了孩子们的离别。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骨肉,要么是李世民的兄弟,如今要分派到各地当王。王子,绝对不能,或者说大部分都不能待在京城,该走的总要走。在此之前,李世民对他们的封号进行了相应的变动:

赵王李元景为荆王;

鲁王李元昌为汉王;

郑王李元礼为徐王;

徐王李元嘉为韩王;

荆王李元则为彭王;

滕王李元懿为郑王;

吴王李元轨为霍王;

豳王李元凤为虢王;

陈王李元庆为道王;

魏王李灵夔为燕王;

蜀王李恪为吴王;

越王李泰为魏王;

燕王李祐为齐王;

梁王李愔为蜀王;

郯王李恽为蒋王;

汉王李贞为越王;

申王李慎为纪王。

贞观十年(636)二月,分别任命:

李元景为荆州都督;

李元昌为梁州都督;

李元礼为徐州都督;

李元嘉为潞州都督;

李元则为遂州都督;

李灵夔为幽州都督;

李恪为潭州都督;

李泰为相州都督;

李祐为齐州都督;

李愔为益州都督;

李恽为安州都督;

李贞为扬州都督。

以上变动,引起很多故事,许多故事都改变了历史,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慢慢欣赏。

诸王即将踏上各自封地的路途,诀别时候,李世民把他们召集起来,“你们兄弟情深义重,我知道你们都想在京师多待一段时间。但大丈夫要以天下为重,不可缠绵于儿女之情。诸子尚可复有,兄弟不可复得,各自相亲相爱,不可重蹈覆辙!”

言罢,啜泣苦闷,泪流不止。

孩子们也都听话,跟李世民道别后,依依不舍地上任去了。

对李承乾来说,其他人的出走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世民四子,魏王李泰被留了下来。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李泰,和其他孩子依依惜别后,忍不住下了一道命令,让金紫光禄大夫张亮替代李泰去当相州都督。只有李泰留下来,李世民才觉得生活有些滋味,毕竟,这个孩子是他和婢儿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