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老伏允逃奔突伦川 慕容顺被弑吐谷浑(第2/3页)

吐谷浑朝内斩杀天柱王,举国来降。

一切都该安静下来了,可慕容家族不死心。

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是隋朝的外甥,所以,当年为了保持和平,太子慕容顺就被当做人质送给了隋朝。慕容顺同学在隋朝待着一直不能回国,而老爹慕容伏允难以调和吐谷浑国内的太子之争,最后把太子之位授予了其他孩子。

悲凄的事情发生了。

慕容顺回到吐谷浑之后,得知此事,非常不快,整天琢磨怎样光复他的王位。好在数年之后,唐军大破吐谷浑,吐谷浑群龙无首,大家就拥戴慕容顺为可汗,也算满足了他的小小愿望。杀天柱王的具体操作者正是慕容顺,于是,这个不是太子的人直接就成了吐谷浑的领导者,真是报应不爽啊!

可是,比较郁闷的是,吐谷浑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国破家亡,你是不是王还得人家说了算。

李世民给了吐谷浑和慕容顺充足的面子。

李靖大破吐谷浑后第三天,李世民下诏恢复吐谷浑国土,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封为甘豆可汗。甘豆可汗匡复吐谷浑汗国,他也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慕容复。甘豆可汗是忽然当上可汗的,大家不服。为了让大家服气,甘豆决定请李世民帮忙。李世民答应帮忙,让李大亮率领部队支援,把那些企图争夺可汗位的人灭掉。

那么,李大亮撤兵之后,接下来的情况会如何呢?

是的,你又猜对了,不出所料,甘豆可汗被争权派杀死,权臣立其子燕王诺曷钵为新可汗。这摆明了不给李世民面子,十二月,李世民派侯君集率军前去看管,其众遂平。

在这场灭吐谷浑的战斗中,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尤其是李靖,功劳甚大,让李世民好好感动了一把。

理应受到重赏的李靖,回到朝廷后,并没有受到其他人的礼遇,反而又遭到了诬陷。

人们终于明白了当初李靖为什么不愿意再带兵打仗。

【功败荣辱】

总的来说,李靖大败吐谷浑,无论如何都是大功一件。

可在一些小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首先,有人指责,在出击之前,李靖曾经重金贿赂党项部落。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党项人熟悉吐谷浑的地形,李靖贿赂他们当向导。他们的酋长,名叫拓跋赤辞,听到李靖的召唤后,亲自跑到唐军大营中与诸将座谈。先是问些不疼不痒的话,然后讨论一下吐谷浑如何如何不要脸,他们的使者都是棒槌云云。

最后,拓跋赤辞拍了拍胸脯,义愤填膺地说:

“隋朝无信,抢掠我族。如果诸位将军看得起我拓跋赤辞,我拓跋赤辞愿意资助万石粮食;但如果你们也和隋朝一样对待我们,我就会率领大军堵住要道,让你们进攻不得。”

诸将听闻,大呼豪迈,当下点头同意,与拓跋赤辞海誓山盟了一回。

拓跋赤辞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原驻地。他牧马放羊,只等给唐军供应作战时用的粮草。

花了这么多钱贿赂党项,李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可这一切,都被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同志给搅和乱了。

李道彦显然没参与那次会议,他的军队行军到了阔水,欣喜地发现党项的部落正优哉游哉地在那里放牧。大喜之下,竟然领军上前杀了个痛快。毫无防备的党项数千头牛羊都被李道彦抢跑了,人也被杀得遍地都是。群羌怨愤,开始大规模屯兵野狐峡,将李道彦的进路堵住了。

李道彦无法行军,正着急上火,忽然从背后杀来一队人马,给他来了个火上浇油。经过分析,李道彦知道,这是拓跋赤辞率领的部队,他们从背后对他发起了冲击。李道彦反身要战,却早被人家杀得一片混乱,死了数万人。眼见自己手里的大军被打成了散沙,李道彦毫无回天之力,只能退守松州,无话可说。

部下的行动得罪了党项,李靖的行军遭到了严重的阻滞。

真是一场大误会。

一个李道彦就够麻烦的了,接下来的这位仁兄更麻烦。左骁卫将军樊兴同志,他的外号该叫“樊磨蹭”。

此人作战特点极其明显,“磨蹭”二字,就是专门为他而生的。收到李靖三天内进军的命令后,他竟然十天都没动。磨蹭同志坐失良机,失去了进军的优势,被敌军活生生吃掉了无数士卒。此外,樊兴同志治军在所有道里头是最烂的,许多士卒都是因为他的治军太烂而逃跑。

这两位依法当斩,但,李道彦是李神通的儿子。

李道彦是李世民的兄弟,以前也立过不少战功。他是一个极孝顺的人,连李世民都为之动容。当年李渊起兵,李神通因为是李渊他八叔的儿子,所以也被通缉。躲在山里,没东西吃,就让李道彦出去找吃的。穷乡僻壤,山林野地,连户人家都没有,李道彦却不想空手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