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清小人罢黜赵元楷 请封禅难为李世民(第2/2页)

听完武士彟神采飞扬的描述,李世民笑了笑,曰:“大家还有什么别的事儿?”

群臣曰:“没。”

李世民曰:“退朝!”

在一片哎哟声中,请封再度落水。

群臣不服,到了贞观六年(632)的春天,文武百官再度集合,浩浩荡荡地开往太极殿,目的只有一个。他们知道,皇上其实很想去泰山,只不过作为一名优秀的帝王,谦逊、推让一定是要做到家的。李世民如此推辞,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事不过三,这回再不去才可以证明他真的是不想去。

面对来势汹涌的跪请大潮,李世民口干舌燥。

“陛下,难道您真的不想去吗?”

这群大臣都是好样的,他们平日里勤于政事,个个老实,没想到面对封禅大业,一个个的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疯狂,他们蜂拥而来,硬是让李世民无话可说。

李世民示意让大家安静一下:

“大家都以为封禅是帝王的盛事,可朕不这么认为。如果天下安定,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又有何碍?当初秦始皇封禅,汉文帝不封禅,难道后世就因此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贤明了?况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几尺土地,这样就可以代表很真诚吗?”

说这话的时候,他像电风扇一样扫视全场,坦白说,大臣们就等着他这些话呢。

大臣就是大臣,个个饱读诗书,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仔细分析一下,李世民说的是登泰山之巅,封数尺土地不一定代表虔诚,注意,不一定代表虔诚,这里头就可以做文章了。群臣释然,原来陛下是怕不虔诚啊,那咱就来点儿虔诚的!

群臣都是有体面的,他们开始轮番对李世民进行精神轰炸,想要彻底摧毁李世民的态度。当时的规矩,群臣有大事要奏,皇帝无病不得退朝,饿着肚子也得继续开会。

这会议开得很难产也很失眠,到了最后,实在散不了会,李世民道:

“那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