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文泰无常害死高昌(第2/3页)

三履奏,就是三审判决,这无疑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

此外,李世民还令自认为有冤情的人进行自我陈述,有司将言语记录下来上报。后来,这种三履奏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了特别重要的案件五履奏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终审判决前还可以上诉。这种方式极端超前,可谓是破天荒的。此种方法救过无数有冤情的人,因此存活下来的人也非常多。

制度还规定,百司州县行刑之日不能进酒肉,不能听音乐,犯人临刑前,要由门下省高级官员亲自探视,有冤情者可直接对门下省的高官再次申辩。

如今,很多国家都在用三审终审制度,这和贞观时期李世民开创的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灭了高昌国】

魏徵建议不打仗,李世民一边答应着,一边也在做好准备,这是最聪明的做法。变故很快就会发生,贞观六年(632)初秋,位于今天新疆中部地区的一个王国派遣使者到了长安。这个国家名叫焉耆,国王突骑支,姓龙,所以全名叫“龙突骑支”。

阿龙甘愿当唐朝的属国,因为附近的高昌国一直待他们很刻薄,动不动就杀杀抢抢,给他当孙子他都不乐意。

自从跟了唐朝,高昌也就没敢有什么动作。

是阿龙一次异想天开的伟大创举改变了这一切。

因为从焉耆到长安,沿途经过的地方,要么要收保护费,要么会遭遇土匪。等真到了长安,能剩下的全剩不下,光溜溜的一个人到了这里,两下里都不甘心。他派使者向李世民建议,“能否重新开放中原到沙漠之路?”

这个建议听起来不错,真正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要在这连绵几千里的路途中设立很多关卡,保证路途的通畅。

李世民同意了焉耆的建议,重新展开被封闭很久的贸易。

阿龙很兴奋,几乎高兴坏了,他决心多派商团进入中原做买卖。

问题很快就出现了,由于这条路非常长,而想要到东方,就必须路过高昌的地盘。

比较令人放心的是,高昌也是唐朝的属国,去年,高昌国王麹文泰还带着上千人的考察团出国,来到长安实地考察。

吃饱喝足,一连待了好几个月,这厮才心满意足地走了,发誓要听天可汗的话,并表示信佛的人不喜欢撒谎。

令人一点都不能放心的是,高昌从来不想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当小弟,尤其是唐朝。

一旦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打通,像唐朝这样的帝国肯定会往西蔓延到大食,说不定整个世界都会被他们包围。

基于这层考虑,麹文泰决定恶心一下阿龙,在焉耆的商队途经高昌地盘的时候,就故意不给放行。

麹文泰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慈悲,毕竟,如果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可以变成鸟人,飞过去告诉你的唐朝老爹。

阿龙修书一封:

“这是天可汗的主意,你不要命啦?”

麹文泰收到来信,暴怒:

“焉耆王,你的字写得真他妈难看,该打!”

于是率领大军挥师南下,把焉耆掀了个底朝天,俘虏了无数人口,抢跑了无数珍奇。

麹文泰得意扬扬地回到了高昌,宣布:唐朝太远,我们以后跟西突厥混。

唐朝真的太远,西突厥处月、处密两个部落先后收到了麹文泰的来信和贡献,乃与之联营,又灭掉了焉耆的五座城池,抢跑了一千五百口人,将城池烧成灰烬。

高昌的行为导致长安通往西域各国的路途被割断,大家来往,只能绕道远行,曲线行进。在封闭的环境中,西域不想跟随西突厥的大有人在,有个叫伊吾的国家因不堪忍受西突厥的蛮横与贪婪,转而依附大唐。

这原本跟麹文泰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却对此事大动肝火,应邀参与西突厥的演出,把伊吾狂扁了一顿。

此事轰动一时。

李世民听说后,给麹文泰写信:

“来,让阿史那矩来跟朕见个面。”

麹文泰不敢让阿史那矩去,也不敢不让他去。理由太简单了,因为阿史那矩是高昌军事的中流砥柱,他走了,高昌就彻底完蛋了。聪明的麹文泰汇报说:“阿史那矩有病,臣派个没病的去。”

于是,麹雍就这么到了长安。

他先磕头请罪,然后眼巴巴看着李世民跟自己的侍臣研究高昌的罪行。被晾在一边很久的麹雍听明白了,唐人很不喜欢那些出尔反尔的酋长。

当初,李靖大破颉利,东突厥的人口大部分被安排到了现在的辽宁到甘肃一带,与汉人杂居。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李世民会秋后算账,便逃到了高昌。等后来他们才发现,唐朝根本不会屠戮自己的子民,而且高昌赋税太重,国王骄横无理,整天就想着打仗。

他们哭着叫着,想去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