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开荒蛮文皇施教化 论民生魏徵夺人情(第2/3页)

魏徵的见解如此犀利,让李世民感觉很满意。

不过当时有一神人,名曰封德彝的,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他用不可置疑而又博学多识的口吻说:“战乱之后,人心狡诈。所以,秦朝严苛律法,汉朝采用霸道。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教化不成才被迫这样的,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就应该也这样办!”

他瞧了一眼魏徵,用老人家的口气道:“魏徵书生一个,不识时务,如果听信他的虚言,国家必败啊皇上!”

魏徵接招,顺势反驳,“三皇五帝教化子民,难道都是一路太平过来的吗?照德彝所说,古人淳朴,今人狡诈,几千年过去了,现在的人还不早就成妖精了?人主如何能治,天下如何能安!”

封德彝无法反驳。

朝廷开始按照魏徵的建议着手教化,广设学校。

除了教育,一个国家能正常运行,一定是要有刑罚的。

当初,李世民先生为了体验一下刑罚的残酷性,曾亲自跑到施刑的地方去观看了一番。也是赶巧,那天的那个犯人不知道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要受趾刑。趾刑,顾名思义,就是把犯人的脚指头给削掉。如果只这样,也倒真不算太过分,毕竟,在肉体刑罚法律化的古代,这已经很仁慈了。

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有一种情况就是字义的范围扩大。

趾刑,在古代,其实是断脚的酷刑。

拿砍刀直接将犯人的脚砍下来,犯人这辈子再也不能正常走路。李世民亲临现场,看后,郁闷了老半天。

他跑到刑部,问刑部官员:“这个砍脚的酷刑是谁发明的?”

“回陛下,殷商就有了,不是我朝的特产。”

“朕……朕看还是废了吧,改成别的形式,这样实在是太残忍了。”

回宫后,李世民左思右想,竟然还是坐不住,又找来熟知法律的人,参阅了很多法典。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找出比断脚更残酷的刑罚。为此,他亲自免去了几十条死刑的定罪,将死刑改为无期。在律法严明的情况下,减去那些极端残忍的肢体伤害,是很有必要的。声明:法律不严明的时代另说。

李世民去陇西巡阅的归途中,在车上摸起一本随身携带的《明堂针灸书》。

这是一本讲述针灸的医学书籍,什么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人体内部构造,都有涉及,是世界公认的针灸宝典。李世民看得很带劲,直到书中有一句道“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他感觉心头一凉。

他摸了摸自己的背。

“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意思就是说,人体五脏经络,全都汇集于背部。但是,这跟刑罚又有几毛钱的关系呢?

懂些经络的人(或者说读过金庸武侠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最重要的两大脉,一为任脉,一为督脉。任脉在前,督脉在后。

背部汇集了巨多无比的穴位,一以贯之,自上而下。学过神经学基础的都知道,脊椎正是人体神经的汇集之所。人的脊椎一旦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疾病。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

在车马颠簸中,李世民想到了杖刑,打脊的杖刑。

古代的杖刑,根本不像电视剧上演的那样好受,用一根溜光的大木棍,让犯人穿着衣服挨揍。

古代的刑杖并不如此唯美,它是用生荆经过简单工艺制作而成的,身长两米(六尺),粗如杯口,犯人需要脱了裤子,露出妖孽般的后背。从尧舜禹时代,杖刑就已经成为责罚罪犯的主要手段之一了。《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上经常出现“打脊”二字。在古时候,女人做了错事,别人骂的时候就是这样骂的:

打脊的贼娘!

这是一句发狠的话。

负责打人的也都是官府选的青年男子,力气很大,也很有职业操守,说打就打,绝不手软。(女的都是女官或嬷嬷打,比方说紫薇挨的就是容嬷嬷的揍。)

抽到最后,背部鲜血淋漓,血肉模糊,场面十分悲惨。

读过针灸书,李世民认为,背是健康之源,不可乱打,以后就以臀为背,从今往后,鞭笞不可再打背部。杖刑打屁股之风由此开始,诸位同学,如果有挨揍打屁股,而不是打脸或者背的,都应该感谢李世民,如果不是他,淘气的孩子可就惨了。

减轻刑罚,对法制是好是坏呢?

根据史料来看,情况非常好。

李世民此举不仅没让犯罪率上升,反而出现了一个奇迹。这一年,整个大唐总共才有二十九个死刑犯(岁断死刑二十九人)。有几百囚犯,农忙时节,被李世民放回家里种地,种完地以后,一个不落地又回到了监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没有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