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统叶护被弑西突厥 诸部落逃归薛延陀(第2/3页)

虽说统叶护是个能人,但他生性残暴。就在贞观二年(628),他亲大爷受不了他的暴政,把他给捅死了。统叶护的大爷是个不怎么样的人物,成为了西突厥领袖后,自封“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真够拗口的)。此人年纪虽大,但德低望轻,这样的人忽然成了大可汗,没人服气。

西突厥罩不住了。

跑吧!

依附统叶护的部落纷纷趁乱逃跑,眼神犀利的颉利注意到,很多部落相互攻伐,更多的跑到了薛延陀部落,可是,就算有些不招人待见的部落一路往北自投北冰洋以死,也没人来投奔他颉利。

这是为什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在东突厥】

我说过,老天很讨厌那种说话不算话的人,所以,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老天爷决定狠狠地幽颉利一默。

一切都要从那一场灾难开始。

遭遇一连串政治背叛之后,颉利实际上的力量并没有减弱,这也是他赖以自负的基本条件。但,不巧的是,东突厥上空的老天似乎发了脾气,关中长安附近这两年老是闹旱灾,到了东突厥那里,老天却一改一视同仁的作风,狠狠给东突厥下雪,一口气下了一个月,大雪成灾,埋葬草原。

颉利打仗,无非就是靠着胡马和锻炼的利器、柔韧的弓箭,而现在,平地起来一人多高的冰雪,把整个草原广漠都给吞噬掉了。羊和马没有草吃,长时间下来,几乎所有的牛羊都被饿死了。

这还不算什么,羊死了可以来年再养,马死了顶多不再南侵,休养生息,过上两年就可以了。

可是,人饿死了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

颉利悚然,说:“抢。”

颉利首先想到的就是抢,自己没有就去抢。他领着饿得满眼金星的兵马艰难地跑到了朔州边境,在朔州边境耀武扬威。这真是一个半傻不傻的决定,为了防备大唐搞突然袭击,颉利并不敢深入抢劫,跑到朔州边上,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进退两难了。

合同还履行不履行?

……是啊,现在该他娘的咋办?

最后,颉利跟大家商量,为了不让唐朝以为我们要抢劫,那咱就说自己是来练武的!

说到做到,颉利领军像模像样地开始在边境练武。

鬼都能知道他想干什么,可颉利拿李世民和大唐百姓当傻子,竟然对外宣称:我们先活动活动筋骨,我们是出来打猎的。这种弱智的手法,有脸拿到李世民面前丢人现眼,也只能让大家抿着嘴巴看笑话了。

长安方面,讨论颉利智商究竟有多低的会议进行了很多次,会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可在李世民眼里,颉利是个像狼一样难对付的人。

看得透他的计划,并不意味着能够打败他。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明明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真正打起来,才发现真的很难取胜。突厥是北方游牧民族,摸起刀来就砍,抢了东西就跑,你能拿他们怎样呢?所以,要耐心等待,唯有用耐心与强大的对手作战,才能够取胜。

与人斗,就要比人还要凶狠和智慧;与狼斗,就要比狼还要隐忍和狡猾!

张公谨的上书,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趁着颉利式微,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出击。按照以往的做法,等到敌人饿得皮包骨头,就差不多是出奇兵制胜的时刻。可是,这一次,面对东突厥饿得都不成样子的兵马,李世民不同意这么做。

他发表了一个童心未泯的演讲:

我们刚刚跟他结盟,现在接着背叛他,是为不信;把别人的灾难当做自己的快乐,是为不仁;趁着别人危险的时候取得胜利,是为不武。纵使颉利所有的部下都背叛了他,六畜全部死光,朕还是不能打他,一定要等到他有罪的时候再发起进攻。

李世民怎么了?答案是,李世民没怎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面那段话:

刚刚跟人家结盟,现在接着就背叛,对大唐日后的信誉十分不利;趁着别人陷于灾难危险之中攻打,会将所有人马全部消灭,但我们要的是人心,而不是地皮;其他部落的背叛对大唐来说也未必是好事,颉利不嚣张也未必不是好事,我要等到颉利犯错误再一举出击,对信誉、人心、道义来讲,都再好不过。

上善若水,大智若愚,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嚣张吧,颉利!

【颉利在行动】

按照李世民的计划,颉利真的开始行动了。

统叶护在世的时候,要跟李世民结为儿女亲家。在这件事上,颉利做得相当不光彩。由于娶媳妇这项工作是要把媳妇从大唐迎到西突厥,中途必定路过东突厥,搞得颉利很得意。他派人对统叶护说:“你要乖,迎唐朝公主是要从我的地盘儿上过的哟!”而且,颉利同志就派人捎了这么一句话,别的什么也没说,搞得统叶护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