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李世民决堤破敌阵 汉东王夺地陷山东(第2/3页)

刘黑闼断粮了。

不断粮不会这么猴急。

究竟老刘断没断粮,谁都不知道,这是李世民说的。他说,等着瞧,刘黑闼不出几日必再来挑战,那个时候,就要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这是一个极端阴险的计划。果然,三天后,刘黑闼带着两万骑兵和步兵渡过洺水,压住了唐军,列阵开来。

两军对阵,战事一触即发。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是李世民先带头打的,他带着玄甲军冲进了刘黑闼的阵营,进行了一场屠杀。刘黑闼的骑兵哪见过这么个铜墙铁壁般的队伍,装备极差的汉东王骑兵就这样被唐军不费劲地打散了。骑兵被冲散,就该轮到训练有素的步兵上了。但是,用刘黑闼的步兵对李世民的骑兵,就相当于野狼对坦克,虽然刘黑闼的步兵很强大,但胳膊是无论如何拧不过大腿的,上去就是找死。

上天给刘黑闼开了一个超级玩笑。

刘黑闼的步兵看到几千个骑着高头大马的玄甲军人拿着长枪、大刀向自己砍来,却并没逃跑,杀红了眼的刘黑闼领着骑兵再次杀了回去。从中午打到傍晚时分,好几个回合,双方互不相让,根本看不出谁有优势。一个是鼎鼎大名的玄甲军,一个是鼎鼎大名的起义军,交战到了晚上,农民军才显现出支撑不住了的架势。

刘黑闼逃了。

刘黑闼坑人,他手下那帮士兵被他坑得不轻,更让李世民坑得不轻。事情是这样的,刘黑闼的手下有个叫王小胡的,此人看出汉东军撑不住了,就对刘黑闼说:“不给力呀老师,咱还是早点逃吧!”刘黑闼见玄甲军下一轮冲击到来,立刻点点头,带着二百骑兵跑了。中原不能容他,他跑到了突厥。但老刘的兵不知道老刘跑了,还拼死力战,在就要力竭的时刻,发生了一件令他们无比愉快的事情。

李世民的军队突然收住了阵子,撤退了。

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在悄然降临……

正安静,忽然,从洺水大坝方向涌来一堵三米多高的水墙,还没弄清怎么回事,起义军就已经被淹没在了洪水之中。缩回几十里地的李世民微笑了,计划完美进行着,完全不出乎他的意料。这帮反贼,被他杀死了一万多人,被淹死了八千多人,几乎没留活口。李世民是个有计划的人,早在开战前,他就看好了洺水附近的地理情况。两军把交战地点选在了地势低洼的地段,正好中了李世民的圈套。

战争开始前,李世民找到洺水大坝的官吏说,等我军撤退,你就掘开大坝。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淹死的那八千人中,有的到死都分不清贪官和玄甲军的区别。但不管怎样,李世民出色地完成了老爸交代的任务,最让人闹心的刘黑闼完蛋了。我认为,刘黑闼最不厚道的一点就是没告诉大家一起跑。不过,据我估计,就算大家一起跑,大坝也会在唐军撤退之后掘开,顶多刘黑闼跟大家一起淹死而已。

我代表我和我,对整件事情表示非常的无奈。

徐圆朗也有动作了。

他听说刘黑闼大败,很害怕李世民再把自己整死。于是在河北等着唐军来,惴惴不安。可是,他的这层担心是多余的。在最关键的时刻,李渊帮了他一把,李渊留下了一个人跟徐圆朗打。这个人,就是齐王李元吉。要看清,是李元吉,而且是李元吉一个人(手底下有兵)。李渊把李世民召回了朝廷,他有事情要用到李世民。这下,李元吉同志亮了。在李元吉同志的努力下,徐圆朗大难不死。

连徐圆朗都干不过,李元吉把李渊的脸丢光了。李世民跟老爸讨论完一些事宜之后,李渊觉得李元吉难以成事,就又让李世民跑来,让他俩一起剿匪。到了军营,李世民先要刺激一下李元吉。他告诉李元吉一件让其无比郁闷的事情:

“我回京就是跟咱爹商量官位问题,江淮来的那个杜伏威位居你之上,这是咱爹的排名。”

杜伏威?李元吉眼珠子瞪得铃铛样大。李世民点点头。李元吉悲了,他是李渊的小儿子,皇子,待遇却还不如一个刚刚投降的山大王,着实让人伤心。杜伏威是典型的贫农出身,一辈子也有不少丰功伟绩。他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能看清时事,投降唐朝。于是,李渊就让他担任了太子太保的职务,位居李元吉之上。杜伏威的地位能这么高,是有原因的。

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今山东省章丘市)人,比李世民大一岁。杜伏威经略安徽南部、江苏、浙江等地,声势很大。由于治军严整,赏罚分明,重用士人,严惩贪官,严格律法,对百姓很好,杜伏威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如今这么一位英明帝王投降,李渊自然很高兴。李元吉不高兴,李元吉乃是亲爹生的(废话),他死活都想不明白老爹为啥会对外人这么客气。正当他郁闷无比的时候,李渊同志却忽然下令说,齐王不必再跟徐圆朗死磕了,让秦王自己一个人搞定就成。李元吉愈发悲伤,他摸了摸自己的大槊,恨一腔报国热血无处挥洒,叹口气,回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