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裴先生因怨杀文静 大军师犯二丢晋州(第2/3页)

会后,李渊又开了卧谈会,与会者只有裴寂一个人。裴寂对李渊发表了自己看法:“刘文静才略非常,性格粗暴,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早除去后患,早一天安心。”李渊沉默良久,下了这决定:

刘文静及刘文起坐死,抄没全家。

李渊做事很绝,他不喜欢的人,你功劳再大也不成;他喜欢的人,即便是你啥都不行,也会受到特殊待遇。刘文静除外,李渊第二个不喜欢的,就是李靖同志。自打投奔唐朝,李靖那颗提着的心就没放下过,他不知道李渊究竟是真开明还是假开明。其实李渊是个挺逗的人,他真的挺开明的,但只对喜欢的人开明,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一点儿也不开明。

糊里糊涂之下,李靖被李渊派遣出去和南方大军打仗。所谓的南方大军,其实就是萧铣,曾经一文不名的萧铣,让梁人喜爱的皇帝。这次,李渊的意思是要快,驶如疾风,势如闪电,明白?

李靖说:“明白。”

可是,李靖却跟萧铣耗上了。李渊听说前方战报,觉得李靖是在故意逗留,便大手一挥,让刺史许绍偷偷将他斩首。许绍慧眼识珠,觉得李靖是个奇才,舍不得下手,便竭力劝李渊让李靖戴罪立功。李渊刚开始还不答应,后来经不住许绍劝,就答应了。

后来,李靖在战场上每战必胜,得到了李渊的嘉奖。

从裴寂的故事来看,你学会了什么?

一定要和领导搞好关系。

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最起码对于一个有前途的机构来说,这是错误的。像裴寂那样的牛人整个地球加火星就没有几个,没有功劳却能永受国恩,说出来总会惹出无数争议。李渊一生的错误就是宠信裴寂让人诟病,好在裴寂也就整死个刘文静,打了几场败仗,没干啥祸国殃民的事,否则大唐初年又会出一个宇文述、杨素之类的弄臣。人要先有实力再去想其他办法,单单靠关系,自身和社会都会退步。

放大了来说,各个势力之间,相互间的关系的确重要,但最重要的依旧是自身的实力,实力不够,到底还是要灭亡。现在,李渊的实力最为雄厚,然而其他势力加起来,势力却是自己的几倍。萧铣他已经顾不上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已经压上来的刘武周。李渊表情扭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经过思考,李渊决定让人先去对付刘武周,剩下的改天再说。这是个艰苦卓绝的任务,有人愿意出战吗?

有!

裴寂毛遂自荐,刚闹完大案的他要向那群躲在背后说坏话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李渊当即应允,于是,裴寂带领着数万唐朝大军开向了介休——这里有个叫宋金刚的家伙,是刘武周最喜欢的属下。

宋金刚,河北上谷人,刘武周手下第一猛将。裴寂盘踞在介休的度索原,临水结营,静静观察宋金刚的表现。他等了老半天,又老半天,再过老半天。可是,宋金刚的军营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让裴寂很无奈,他读过书,记得书上说敌军不动,必定会想办法激怒我军,敌军若先动,就会暴露原型。那么,咱们死活要等宋金刚的动静再说。裴寂舀了一瓢溪水,咕咚咕咚地喝了进去。在战争开始之前,裴寂早就按照兵法上说的,打探好了交战的地势。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以细腻之眼光,洞察金刚之破绽。经过一段时间细致的观察,他果真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蛛丝马迹——溪水不流了!这属于重大发现,该在日志上记上一笔。

经过分析盘查,裴寂认为肯定是有人故意捣鬼,把上游的水流改向,流到了斜坡的另一边去。他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宋金刚。宋金刚断了他的水源,想要渴死他。裴寂识破了敌军的诡计,要拿出解决方案。军不可一日无水,于是,裴寂想当然地下达了他的第一个错误决定:举军迁移,寻找水源。

这摆明了是来送死的,等大家都渴得嗓子冒烟,裴老哥才下令开拔。宋金刚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兴奋地带领大军集结一处,等裴寂带着大军张望四顾找河寻水的时候,便攻其不备地一举将其冲破。裴寂无御敌之才,被宋金刚这么一冲,军队大乱。而宋金刚势如破竹,趁势杀光几乎所有唐兵。唐军是很不错的部队,但在裴寂的领导下,竟然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乱闯乱撞。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还好裴寂没死,由于逃跑比较及时,宋金刚没能抓到他。裴寂骑的是匹快马,从介休逃到了晋州,只花了一天一夜。战斗没悬念,所以,晋州以北的州县全部被刘武周占领了。裴寂栽了大跟头,他马上上表李渊,表示自己罪不容赦,应该严惩。李渊不想罚自己的朋友,他说:“裴监言重了,谁还不犯点错误啊。”他竟然再次任命裴寂镇守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