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梁国有豪华列车 口才帝怀满腹牢骚(第2/2页)

岑文本出生于隋文帝时期(公元595年),他的老爸岑之象是邯郸县的县令,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岑文本十四岁那年,岑之象被人抓起来关进了监狱,原因不明。不过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岑之象是被人陷害了。

这是一个艳阳天,司隶部门的长官们正在办公,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儿闯了进来。

“我叫岑文本,父亲是邯郸令岑之象大人。”

长官们集体哑火:“这孩儿突然闯进来,这是想干什么?”

“我要为我爸爸伸冤!”

长官再次无奈:“小屁孩,你跟着掺和大人的事儿干啥?等你毛长全了再来跟我们谈。”

司法部门长官从来都是讨厌他们办公的时候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影响判断。更何况,来叫嚷的是一个小孩子。可是,当岑文本口若悬河地陈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他们再也不敢小瞧他们眼前这个孩子了。

这货不是口才帝!

其实,岑文本就是口才帝。带着调侃心情的司隶部门的办公人员不相信,眼前这个人,竟然只有十四岁。他们怀疑是不是这家伙在家背好台词,然后跑到司隶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即便如此,能写出这么让人振奋的台词,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长官对这个孩子很感兴趣,他们问岑文本:

“孩子,你说你爹的冤屈,字字泣血,好似没错。但我们不敢相信,如果你能作出一篇歌赋让我们瞧瞧,我们就信了。”

长官真幽默,冤屈不冤屈还跟文采好不好有关?不过,既然长官都这么说了,咱就这么做吧。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现场都有,岑文本即刻开写。片刻,文成,交上答卷,让各位长官过目。

接下来发生的,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司隶的同志们都是文人出身,读过的书比满世界的树叶都多,眼光不可谓不刁钻。岑文本在台下,看到台上的几位大人相互递眼色,做出一副咬牙切嘴唇的表情,内心惴惴不安。突然,一位长官拍案怒视,表情狰狞,狰狞到最后,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

“写得太好了……还要不要人活!”

一直口若悬河的岑文本此时却语塞了,你们不会吧,至于吗?

很至于,岑小本的这篇《莲华赋》,让司隶部门所有人都叹为观止。江淹同志也曾作过一篇《莲华赋》,其文采一如文本。台上的长官一个个都目瞪口呆,拍着自己的大腿感叹:“我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练造句呢。”

岑文本大汗道:“我到了你这年纪,你就进坟圈子了。”

岑之象的案子发回重审,几天后,无罪释放。

岑文本的才名在郡里传得更厉害了,加上小伙儿长得也很帅,身材又好(美姿仪),所以被人推荐上去当秀才。隋朝的秀才跟明清时代不同,每个郡难得有几个名额,应召的多是些博学鸿儒还有另一类人。小小的岑文本能被推举,不可谓不传奇。

那时候的岑文本,却只是一边读书一边伺候自己多病的母亲。岑家谦卑之极,整个县都知道岑文本的好,他去当官,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然而,岑文本拒绝了这次邀请。他拒绝应征的理由很简单:自己还差得远。

他差得远么?

我认为,一点儿也不远。

岑文本的意思是,治理州县,勤政爱民肯定不远,可是如果是治国安邦,匡扶社稷,那还真欠点火候。不过秀才顶多也就治理州县,岑文本不去,还是另有原因的。前几段中说过,被推举为秀才的人,是博学鸿儒还有另一类人。博学鸿儒自不必多说,而另一类人,可真的有点儿太不像话了。

那个时候人们常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就是说,这帮被推举上去的家伙都是满腹肥肠的官宦子弟,一个比一个无能。岑文本觉得跟这群人同举很丢人,所以死活不肯应招。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别人拿不走,一个是自己的身体,一个是自己的学识。岑文本如此聪慧,修炼多年,终于学有所成,被占据本地的萧皇帝拜为中书侍郎。从被招入中书侍郎开始,到萧铣诛杀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将,他都看在了眼里。他总感觉有些事情是要发生在萧铣身上的,只不过,他不想说,也不可以说。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不可以,却总不能去阻止,因为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能证明你是对的。

【天涯论坛】

岑文本:你小时候幻想长大后自己在众人面前出尽了风头的一件事是什么?

萧铣:挑一担粪上街,看谁不顺眼就泼他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