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朝暮歌(第6/9页)
不过,我认为毛延寿的确该死。因为他是画工,专门负责替皇帝物色美女的,现在让王昭君变成漏网大鱼,错嫁外国人,至少他是犯了渎职罪。这个罪,恰好让后来写笔记小说的人找到了一个想象的空隙,插入了毛延寿索贿失败泄愤的故事。
第三个问题,王昭君出塞,汉匈之间五十年无战事,替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歌可泣,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的确,王昭君出塞,汉匈无事数十年,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王昭君的功劳。但是,她那份功劳,被文学作品无尽地夸大了。
曾记否,汉武大帝时代,刘彻曾派刘氏宗室一翁主下嫁乌孙国。后来,乌孙老国王死了,又嫁其儿子,生儿育女,终老西域。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没留名的美女,无论她们是嫁给匈奴还是西域某国王,为何她们都没有留名千古,而偏偏王昭君却创造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呢?
归根到底,是王昭君碰上了好时代。首先,王昭美的确长得很美。美得惊动了汉朝中央,让刘奭看了都连叫后悔,所以王昭君出嫁后,能被呼韩邪父子大肆吹捧。其次,最重要的是,王昭君背后是家底雄厚、实力强势的汉朝娘家。
难道不是吗?呼韩邪为什么主动上门求婚,那是因为他心里怕。怕啥时不小心得罪了汉朝,而且还可能汉朝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汉朝驻边大将就让他变成为郅支单于第二了。所以,为了讨好汉朝,为了向汉朝表诚心,为了以防不测,他必须表态愿意做个好女婿。
现在,呼韩邪的本意就是想当个安份的女婿,没想到汉朝如此厚道,竟然把汉朝第一美女王昭君送给他。这叫啥?因祸得福。谢天谢地,谢皇恩浩荡啊!
所以,为了报答汉朝浩荡龙恩,回国后,呼韩邪单于马上修了一封书。书中仿佛洋溢着中了五千万巨奖的激动之情,里面是这样写的:“请中央把汉朝边境驻军撤了吧!让战士回家种田,守边的任务就交给我呼韩邪单于,匈奴愿世世代代替汉朝守边。汉匈友谊,将万古长青。”
请注意,呼韩邪单于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他没想过忽悠汉朝,更不是什么心术不正,要耍阴谋诡计。
刘奭读完这封信后,心里特不是滋味。如果画工们勤快点,或者自己多关心宫女们的动态新闻,也不至于把王昭君错嫁匈奴王。现在好了,呼韩邪单于得了便宜便马上卖起乖来,他这个乖,到底要不要接下呢?
尽管刘奭心里有阴影,然而还没被气昏。他很清醒地把书信交给有关部门开会讨论,就这事表个态。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绝大部分人都同意呼韩邪单于表忠心的做法。但是,只有一个人提出了异议。
持反对意见的人,是一个宫廷禁卫官。他给刘奭写了一封书,洋洋洒洒,绝不输于写奏大师刘向。在那封书里,这个在宫中行走的官员提出了十条反对理由。为了不影响阅读,我就不一一罗列了,只说其中一条:撤掉边防军,边境和平了,匈奴单于会认为那是他们的功劳,就会趁机加价。如果哪天他们狮子大开口,而汉朝无法满足他们,那战火就会重燃。到那时,汉朝再去重筑边境营地就晚了。
总之,撤除边防军,不是保持永久和平、控制匈奴的长远策略。
刘奭一看,心里一惊,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汉朝那帮巨儒高官怎么就没几人能看出来呢?
刘奭决定听从以上意见。于是,他派人去向呼韩邪解释,单于的厚意,皇帝领了。不过,汉朝的边防军,还是不能撤掉。请单于不要多心,不是用它来防匈奴,而是防中原那些流氓,防止他们突然越境出去骚扰你们。
呼韩邪单于一听,明白了。
故事结局很老套,不久,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皇后,俩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他们俩又有了爱情结晶,王昭君替呼韩邪王生下一子。
呼韩邪单于是幸福了,可王昭君就苦了。三年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不得不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又生了两女。美丽而忧伤的王昭君就像压在天秤上的一根稻草,保持着两边法码的平衡——她让汉匈近六十年和平无事。
烟花一般的女子,消逝了美丽的青春,枯黄的薄纸上,只留下惊艳的目光和无穷的怨词歌咏。以卑微之身,撑住了汉朝盛世徐徐落下的帷幕,纵使花容尽去,葬身他乡,那又何妨?因为,在北风狂乱中,传说已经化为不老的传奇。
一个偶然的政治事件,改变了王昭君一代美人的命运。千古以来,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诸多文豪,都曾作诗替王昭君鸣不平。然而,柏杨先生却一语道破天机:王昭君之所以主动出塞,是因为她彻底看透了宫廷命运,所以伺机挣扎出笼。她那成功一搏,不仅挽救了自己,而且创造了千古不朽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