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刘彻和汲黯

然而,让休屠王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面。浑邪王听说他反悔,二话不说,抽出快刀,砍下人头。然后,又将休屠王的部队全并到了自己旗下。

这时,霍去病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河。他远远地看见浑邪王的军队,朝他移来。两军移到一定距离,双方都保持着警惕,远远相望。就在这时,又出问题了。

这个问题就是,浑邪王部队中,有许多将领怕了。

匈奴将领之所以怕了,是因为远望过去,霍去病不像是迎降来的,看他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仿佛是来打人的。于是,他们越想越怕,干脆拍马就想溜号。

这下子,本来是好事,一下子就坏了。

匈奴人自乱阵脚,这是霍去病始料不及的。长得派头,不是他的错。错的是,匈奴人被他打怕了。我相信,眼前这一切,汉朝的将军们也迷惑了。然而就在这时,霍去病却表现出惊人的决断:亲率一队,朝匈奴军队冲去。

擒贼先擒王,在匈奴人大乱之前,霍去病必须找到他们的头。在纷乱之中,霍去病以极快速度找到了匈奴头领,这个人当然就是浑邪王。然而,浑邪王却告诉霍去病,这不关他的事,是匈奴将领自己逃跑的。

此时,汉军也尾追霍去病而来。霍去病挥起利剑,下了一道命令:务必将所有逃跑匈奴人截住。于是,汉军四面出击,追着回头跑的匈奴狂砍。这一趟,汉军砍下八千首级,终究吓唬住了匈奴。

这时,霍去病对浑邪王说,我先让人送你先走一步。你的兄弟,我会叫我的兄弟慢慢给您护送过河。

浑邪王依了霍去病。霍去病的部队像牧马一样,赶着四万匈奴人渡过黄河。

刘彻和汲黯

四万匈奴被搞定的消息,马上传入长安,刘彻一听,先是狂喜。很快地,他就发现问题来了。

先不说如何安置匈奴,光迎接就是一个大问题。战争片看多的人,都知道,凡是投降的,或者是当俘虏的,除了其头目能得到优待外,其他人往往都不得好下场。但是,当我们的目光越过两千年的烟云,就会惊讶地发现,咱们汉朝皇帝,其对待匈奴俘虏政策是多么的宽厚。

为了迎接匈奴这批长期啃风沙的朋友,刘彻准备了两万辆马车。然而刘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不缺车,但是缺马。车缺了,可以连夜赶工,马缺了,连夜喂大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政府没马,那就买马。

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期间,汉朝民间已经盛行养马。当时国家有钱,人民也有钱。于是,人民不但爱骑马显摆,还要以马为对比。那时候,长安人最不屑骑的,就是母马和幼马。如果你回到汉朝,有勇气骑这两等马上街,我敢保证,你逛一趟街回来,你的汉朝朋友都将装作不认识你了。

刘彻要买马这笔钱,摊派到长安县长头上。但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县官没钱。领导逼着要交马,没钱怎么办?被皇帝逼急的长安县长,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没钱买,那就借吧。

向谁借?向长安市民借。但是,他马上发现,穷人不好借钱,穷官也不容易借马。长安百姓根本就不相信,县长大人借了他的马会还回来。于是,大家纷纷将自家马藏起来,然后大手一招,说我家没马。

结果,交马限期已到,长安县长凑不够马匹。于是,刘彻一听,二话不说,派人准备将长安县长斩了。

然而,当刘彻为讲排场大动屠刀时,这时,有个人就站出来有话要说了。

这个人,就是牛人汲黯。

汲黯是长安市特别市长(右内史),其下属凑不够马匹,他是有责任的。然而,他却这样对刘彻说道:长安县令无罪,陛下如果想凑够马,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将我砍了。我相信,到时长安就没人不敢借马给咱们政府了。

砍头谢罪,当然不是汲黯最想表达的。停顿了一下,只见汲黯又接着说道:匈奴是投降来的,凭什么给他们那么高规格的接待。咱们政府勒紧腰带了不说,何必还搞得老百姓日子也过得不安宁。我认为,让各县用政府备用马,一站一站送来,这样也对得起匈奴了。

汲黯一话,让刘彻一时无话可说。

刘彻无话可说,不是他真的没话说,而是不想说。如果他要开口说点什么,汲黯肯定要缠着争下去。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迎接匈奴人的马车还是凑不够,那不是误了他的事了吗。

在刘彻看来,只能这样说,汲黯是一个好的父母官,但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事实上,我本人也是认同刘彻的观点的。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汲黯的非政治家的色彩,一下子全暴露无遗。

没多久,托皇帝刘彻的福,以及霍去病一路无私保护,匈奴的浑邪王终于顺利到长安。刘彻给归顺的浑邪王,举行了一个重大的欢迎典礼,同时又给他们一行人都封了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