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獠牙(第2/5页)

我们知道,汉朝的封侯规矩是很严格的。如果你不是刘氏亲族,又没什么武功,拜官还可以说说,封侯这事还是免谈吧。当初刘启想封窦氏几兄弟为侯时,丞相周亚夫死命不同意。理由就是高祖说过的白马盟誓,外戚不姓刘,凭什么封他们为侯呢?

后来,周亚夫下课后,刘启才封了窦氏几人为侯。于是,自从文景两父子封外戚为侯后,这也成了汉朝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

可人家毕竟是外戚,有关系,闲人也说不得。要想给公孙弘封侯,得找个什么借口呢?

这事当然难不倒刘彻。马上地,刘彻下了一道诏。他在诏里这样说道:自从我登基当皇帝后,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将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没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刘彻打着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顺利地封公孙弘为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户。刘彻此举,创造了一个神话:丞相加侯者,自公孙弘始。

公孙弘老家齐国的祖坟,正在青烟缕缕。

祖坟冒烟的公孙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清除异己。而首选人物,当然就是不可一世的汲黯老家伙。

公孙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知道,尽管汲黯在朝里枝不深,叶不茂,可就是比较难缠。所以,他必须找个同伙。于是,公孙弘马上想到了一个人。

公孙弘想到的这个人,是老部属张汤。

凡是敌人的敌人,都是我的朋友。何况张汤还是公孙弘的下属,同时又是政治伙伴,不拉他拉谁呢。

公孙弘和张汤密谋,俩人最后想到了一招狠毒之计:要想干掉汲黯,必须借刀杀人。

嗯,就这样干。

俩人想好,就去见了刘彻。公孙弘对刘彻说了这么一句话:长安市里多权贵和宗室,这两派人向来多事,不好管理。所以,必须任命一个重臣,才能压得住他们。窃以为,汲黯老先生强悍,不如拜他为长安市特别市长(右内史)?

如果你恨他,就将他往火坑里推。公孙弘此招就叫,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推。

请奏之前,公孙弘已经打听到,汲黯无事找事,有事专抬扛。所以刘彻对这个汲黯,已经相当厌烦,很想找个机会将他踢走算了。所以,公孙弘断定,他和张汤联合使出之计,成功率是大大有的。

果然,公孙弘一上书,刘彻就批准了。

不久,汲黯为右内史,治理首都治安。管理好,算他命大;治得不好,顶多给他一具以身殉职的称号,再倒贴一副棺材得了。

真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招啊。

我相信,此时公孙弘肯定笑了。张汤也笑了。他们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结果呢?

让我来告诉大家,结果不是公孙弘和张汤想要的。汲黯不但没有被长安权贵和宗室整死,反而吃好,睡好,身体好。

一切都是好好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公孙弘此时正在追问为什么而晕菜。事实上,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谁在整他,也猜得出当长安特别市长意味着什么。你公孙弘想让我死得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好。这是对政敌莫大的打击。

还有,汲黯整人技术差劲,但是管理地方,汲黯的技术那是刚刚的。他一到任上,发挥特长,没过多久,本来难管的长安竟然被他整得服服帖帖,没人敢跟汲黯拍板闹事。

关键时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

董仲舒的劫

汲黯躲过公孙弘一劫,但是下面这个书生就不一定了。

这个人,就是久违的董仲舒。

董仲舒怎么惹上了公孙弘,这事说来话长。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孙弘,甚至也跟公孙弘的死敌主父偃缠上了。这三个人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在我看来,问题就出现在他们的行业竞争上。

董仲舒是怎么发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么发迹的?亦是治《春秋》;那么公孙弘呢?也是治《春秋》。那么,此三者,谁的专业更厉害呢?当然首属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练,写出了盖世绝学《春秋繁露》。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博士专著。主父偃和公孙弘,不见有专著,都是论文,其体系零散,不成体格。唯独这个董仲舒,仿佛练成了降龙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无敌。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这个《春秋繁露》,让董仲舒差点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事情是这样的:董仲舒治《春秋》时,将它与阴阳家学说结成一体,发明了一个阴阳预测学。董仲舒认为,天地一切灾异,都可以在《春秋》里找到根据。于是,董仲舒在地方上当诸侯国相时,实施这套理论,得心应手,从来没被怀疑过。

董仲舒没有被怀疑,那是因为在小地方干活,人们见识短。如果真到长安城这种大地方,就有可能露馅了。果然,还真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