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刘彻的春天(第4/4页)

世界上,有不死人的战争吗?搞定闽越,下一步就是匈奴。这是一个国家大方略。就算南方天天闹霍乱,这场战争是必须打过去的。于是,刘彻将刘安的长书丢下,暂时不给刘安回复,大军继续向南推进。

然而,好消息马上传来:闽越内部自己先打起来了。

此内哄正如刘安书里所言,闽越王骆郢被其弟骆甲砍下头颅,正火速送往王恢处。同时,骆甲代表闽越王国向汉朝道歉,愿意撤兵,愿拜汉朝为大哥,自己甘居小弟之位。

这个结果实在出人意外。王恢一看,心花怒放,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行了,既然都认输了,咱们就不打了。于是,王恢立即停止前进,飞书告知韩安国,不必费神前往了。同时,王恢将骆郢人头飞报长安,请刘彻定夺。

既然人家都服输了,再打就没意思了。于是,刘彻即刻下诏撤军,同时,派严助安抚南越王赵胡。

其实,安抚是假的,讲条件是真的。汉朝帮了你这个大忙,南越王国至少得有个表示。

汉朝的条件很简单:赵胡你的南越王照做不误,但你必须派太子到长安当人质,发誓对汉朝永无二心。

赵胡一听,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啊。他当即感动得濞涕都要流出来了,马上对严助说道:您放心,我不但要派太子前往,我本人也要走长安一趟,当面向天子说声感谢。

于是,赵胡打发严助先走一步,等他的官服做好了,马上动身。

但是,赵胡还是没去成长安。

原因很简单,他害怕了。他不敢断定,刘彻是狗还是狼;但是他敢断定,他就是那软绵绵的肉包子。万一这肉包子打出去,有去无回,怎么办?

对刘彻来说,其实赵胡来不来,都无所谓了。赵胡心里害怕了,有事必求汉朝。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出来了,皇帝的政治任务,也算完成了。

然而,汉朝搞定了闽越,一直跟汉朝过不去的匈奴也想歇歇菜了。同年,匈奴风闻汉朝对闽越不战而胜的消息,后腿一抬,主动跑来汉朝,说要和亲。

刘彻一听,心里不由冷笑。以前,从来都是汉朝主动和亲。现在汉朝的腰板子硬了,你也知道主动来和亲了是吧。好嘛,既然你提了,那我就找人来议一下。于是,刘彻开了一个朝会,就匈奴和亲一事来议。

自高祖以来,和亲这个规矩定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再敢喊打。和亲,和亲,再和亲,从此成了汉朝对匈奴的基本国策。如果谁有发出异音者,简直就是挨骂遭扁。没想到的是,事隔多年,又跳出一个喊打的人来。

此喊打的,正是大行王恢。

王恢,燕人也,自诩了解匈奴。他对匈奴喊打的理由是,自汉朝开国以来,匈汉两国和亲,蜜月不过数年,总是匈奴先反。所以,每次吃亏的总是我们。老虎不发威,他还以为是病猫。不如,今日咱们就牛逼一次,拒绝和亲,打回匈奴老家去。

王恢一说完,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此人,就是新任御史大夫,韩安国。

韩安国的意见是,和亲。

他的理由大约如下:匈奴人,向来都是像候鸟一样,没有固定场所。再加上大漠地域广阔,我们追打他,实在很难。如果我们出兵,有劲都没地方使,搞得兵困马乏的,匈奴就会趁机反扑。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再说了,自古以来,我们都不将匈奴视为人来看(自上古不属为人),跟鸟人过不去,有啥意思,还是和亲好。

每当我读到韩安国这段话,总不禁暗然一笑。和亲就和亲了,干吗还要骂匈奴为鸟人。看来,咱们的阿Q精神真是源远流长,不愧为中华一大文化特产啊。

一边说要打,一边要说和亲。到底该打,还是该和亲,刘彻一时心里也没有底。首先看王恢,他说得没错,匈奴欠汉朝这笔旧账,该是让他还的时候了。可是韩安国说得也很有道理,汉朝没有飞机,又没有卫星定位,而匈奴总是打一枪换一炮,挪窝比兔子还频繁。这,也实在叫人难整。

既然这样,那就看大家的意见,举手表决吧。

表决的结果是,多数人站在韩安国这边,和亲占为上风。

刘彻无语了。

好吧,那就暂时和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