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夜幕下的长安城(第3/9页)

所谓临朝称制,就是代理行使皇帝的权力。吕雉是此项制度的发明人,她当然首先享受到了该项发明的伟大成果。

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源于内心追求享受和支配欲望的冲动。科技发明如此,政治发明亦是如此。刘邦的汉朝皇帝,是靠耍流氓耍出来的;吕雉的临朝称制,亦是耍流氓耍到手的。他们夫妻一世,实则是女流氓配男流氓,承前启后,相辅相成,互相映衬。

当然,吕雉不是为她一个人而耍流氓,也不仅是为张嫣而耍阴招。在她的背后,站着整个吕氏家族,那是她内心全部流氓冲动的源泉。现在,她脑子又闪出一个危险的念头,那就是要立吕氏子弟为王。

吕雉要立诸吕为王,首先要经过三个人同意,他们分别是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于是,吕雉立即召开了一个中央常务委员会。吕雉首先询问王陵,王陵的回答是:吕氏家族当官可以,当王坚决不行!

王陵的话语犹如抛出去的山猪炮,出手凌厉,烟幕呛人,熏得吕雉的脸是一边白一边黑。

少文任气,说话直来直去,向来是王陵说话做事的最大特点。只见王陵继续陈述道:明确地说,不是我王陵不让诸吕称王,主要是汉高祖有约在先。当初,高帝刑白马盟约,非刘氏者而王,天下共击之。太后您要立吕氏为王,不在刑白马之盟的范畴内。

吕雉听完,半天黑脸,立即变成了全天黑。一股杀气自她胸中腾腾而起。盟约是死的,人则是活的。就算有千条万条原则,也是人定下来的。既然是人定的,人也能改之。今天高帝已崩,我吕雉说了算。你王陵不度时势,还敢拦我道路,摆明就是欠揍!

但是,吕雉强忍怒气。她转过头问陈平和周勃:你们的意见怎样?

周勃不敢发语,只顾看着陈平。的确也是,临阵杀敌,周勃是一把好手;临时应变,则是无人出陈平之右。周勃看着陈平,陈平也在看着周勃。他们的眼神仿佛都在告诉对方,吕雉不高兴,大祸不远了,咱们团结一致吧。

于是,陈平和周勃异口同声地对吕雉说道:我们俩的意见是,没意见!理由是,高帝定天下时,他说了算;吕太后您称制,当然也得由您说了算!所以说,高帝立刘氏子弟为王,吕太后亦立吕氏为王,这没什么是不可以的。

如果说,王陵犹如腊月寒风,吹得吕雉两唇发抖;那么,陈平和周勃这番话,则犹如三月春风,拂面而来,让吕雉不胜受用啊。

可是,陈平和周勃这对变色龙,一下子把王陵搞傻了。本以为陈平和周勃会拉他一把,没想到他们俩却倒在背后踹他一脚,推他下水。

王陵怒了。

于是,罢朝后,王陵便怒气腾腾地拉住陈平和周勃。他放声大骂道:妈的,高祖当初跟你们一起喝鸡血发盟誓时,你们是怎么说的。没想到高祖才走,吕雉一当权,你们就站到人家队伍那边阿谀奉承。请问你们还有什么脸面入土见高帝?

好一个固执不知死活的王陵。死人的事大,还是活人的事大?人在官场混,从来都是身不由己。正所谓,一朝君来一朝臣。如今吕雉当权,标榜道德正义,只会沦为阶下囚;阿谀奉承,却能小心驶得万年船。两种选择,只要是个人,都能权衡利弊,舍重取轻。这个道理,只要是脑袋不发热的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难道你王陵就没半点觉悟吗?

于是,陈平理直气壮地反驳王陵道:你还是算了吧。面折廷争,我们不如你;保全社稷,定刘氏之后,你就不如我们两个了。

陈平这番话,如一块硬骨头,塞得王陵没有半句反驳之力。蚯蚓委身地下,是为了更好地伸展;泰森握紧拳头,是为了更好地出击;陈平阿谀奉承,是为了更好地麻痹吕雉。

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王陵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公元前187年,十一月三日,吕雉对王陵出手了。

首先,吕雉提拔王陵为太傅。太傅,也就是小皇帝的老师兼政治总教练。请注意,在吕雉时代,太傅被称为上公,官衔比三公之一的丞相一职还要高出一级。可是这样大的官职,叫位居三公的任何一个去当,估计没有人肯答应。因为它只是个有待遇却没有实职和实权的虚位。

现在,我们终于看清楚了。吕雉对王陵使出的这招,看似高调挪窝,实则强迫退休,暗夺相权。不用多说,王陵如果不幸被吕雉架空,那么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

其实,太傅一职只是一个烟幕弹。吕雉最终的打算是,把王陵调离中央,遣送回老家,从此不让他沾染朝中之事。

只可惜,世间了解王陵者,多似繁星;能看透吕雉计划者,屈指可数。吕雉就料到,只要她对王陵抛出太傅一职,他必受刺激,称病不肯上朝。只要王陵胆敢称病,就趁机免他职位,打发他回老家养老,那样眼不见心不烦,一了百了,多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