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权力蛋糕再分配(第6/7页)

 

当年,商鞅变法,为了树立权威,取信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宣称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者,奖励十金。老百姓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没人敢动。于是提高赏格到五十金,终于有胆大者,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了五十金的奖励,以明不欺。

 

吕不韦一向出手阔气,千金的赏格,比商鞅当年大方了数十倍。可赏越重,反而越是无人敢出手。过了一个月,还是无人响应,吕不韦这才得意地将《吕氏春秋》收回。还好,达利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像他那样的疯子,打着艺术的幌子,举火将《吕氏春秋》烧个干净,说这样改动才算最好,于是,一字千金,二十万字就是二万万金,秦国多少年的GDP,恐怕都得全给搭进去。

 

【8、嫪毐的烦恼】

 

尽管吕不韦对《吕氏春秋》又是造势,又是炒作,功夫下足,但当他将书进呈给嬴政之时,却依然受到嬴政的冷遇。吕不韦原以为可以凭借《吕氏春秋》,打一场漂亮的仕途翻身仗。只要能够将《吕氏春秋》定为国策国纲,奉为秦国的治国理论和思想,那他吕不韦就成了秦国的教皇,即便从此不作相国,谁又敢动他分毫?

 

然而,嬴政对《吕氏春秋》却并不感冒。嬴政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秦国名副其实、惟我独尊的王,而不是从《吕氏春秋》中学习怎样治理国家。换而言之,嬴政想要知道的是该如何对付吕不韦这样的权臣,而在《吕氏春秋》里,是不可能找到这样的答案的,吕不韦也不会那么傻,在《吕氏春秋》里为自己自掘坟墓。

 

虽然嬴政对《吕氏春秋》表示冷淡,但以吕不韦的权力,他也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战略,先在政府和军队中推行《吕氏春秋》,造成即成事实,一旦吕氏学说在下面得到普遍尊崇,也不怕嬴政不追加承认。然而,《吕氏春秋》在下面的推广也是阻力重重,很快便无疾而终。这其中,嫪毐的阻挠自然功不可没,嫪毐自己虽编不出《吕氏春秋》,但作梗搅黄的能力还是有的。嫪毐也知道,一旦让《吕氏春秋》推广开来,吕不韦成了秦国思想界和理论界权威,成了布道者和解释者,对他现有权位的伤害将是巨大和无法愈合的。

 

虽说嫪毐在和吕不韦的明争暗斗中让吕不韦再度受挫,但是他却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吕不韦身上,在他看来,吕不韦已经不再是他最可怕的敌人。他最可怕的敌人,已经变成了那个日渐威严和冷酷的秦王嬴政。

 

外人只看见嫪毐那易享的福,又有几人读到嫪毐那难念的经?依照惯例,明年,也就是嬴政九年,嬴政年满二十二岁,将举行冠礼,可以正式佩剑。而这也就意味着,嬴政将正式亲政,掌握秦国的最高权力,任谁也不能阻挡。眼下,朝廷大小事宜都还是由他嫪毐来决断,风光无限,但这样的好日子已经持续不了太久。嬴政亲政之后,他手中的这些权力不可避免地要被收回。他可以顺从地交出权力,仗着太后赵姬的庇护,他或许可以暂时苟全富贵,但依靠赵姬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赵姬能保得了他一时,保不了他一世。太后年纪比他大将近二十岁,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先他而死。太后一死,他又能依靠谁去呢?况且,他和赵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四岁,他们继承了父母的美貌,都生得聪明俊俏,招人疼爱,让他忍不住幻想,将有怎样美妙的未来在为他这两个儿子而等待。然而,这两个儿子却又是不定时的炸弹,他们虽说是爱情的结晶,却也是通奸的罪证。一旦让嬴政发现他和太后居然生下了两个孽种,别说他的小命了,恐怕太后也将自身难保。

 

而在家庭问题上,嫪毐也是烦恼不已。他和赵姬的同居关系,已经持续了七年,形同夫妻,只是少一张结婚证而已。七年了,时间不能算短,七年之痒也该发作了。男女之间,即便曾经如胶似漆,然而时间长了,胶也会脱,漆也会掉。朝夕相对,举案齐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而久之,从精神到肉体,难免要生发倦意。再炽热的爱情,也终究会有冷却的一天。如果男女双方地位平等,冷却也就冷却了,大不了另起炉灶,再生上一堆火而已。可是像嫪毐这样吃软饭的却不能如此洒脱,虽然他对赵姬也存在着审美疲劳,可他却不得不和从前一样,小心伺候着赵姬,不敢表示出丝毫的厌倦。他很清楚,一旦赵姬对他恩宠不再,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权力、财富、领地、车骑,都将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好在,他让赵姬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在那个妻妾成群的年代,素有母因子贵的说法,而落到嫪毐头上,却变成父因子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