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短命君王(第6/9页)

再说渔阳这边,也在同时接到了王郎的劝降书。渔阳官属之中,投降派占大多数,纷纷劝太守彭宠归降王郎,彭宠却迟迟不肯表态:你们只知道王郎不好惹,却不知道刘秀更不好惹!

彭宠当初在王邑帐下任大司空士,跟随王邑参与昆阳之战,亲身领教过刘秀的厉害,至今思来,依然心有余悸。

安乐令吴汉素闻刘秀威名,独欲归心,进谏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彭宠叹道:“君之所言,亦我心中所想。然官属皆欲归附王郎,为之奈何?”

彭宠虽贵为渔阳太守,但毕竟上任才半年有余,在渔阳郡根基未稳,想让他不顾官属反对,力排众议,势有所不能。吴汉与彭宠乃是乡党,同为韩鸿所封,又是同日就任,自然深知彭宠苦衷,只得怏怏辞出,正好路遇一落魄儒生,一看就是从外地流落至此。吴汉出身贫寒,无力求学,却颇为敬重读书人,当即召儒生同饮,又问其一路见闻。儒生酒后放言,泥沙俱下,滔滔不绝,但在吴汉耳中,却能沙中汰金,归纳出最为重要的两点:一、刘秀所过之处,秋毫无犯,郡县归心;二、邯郸称帝的王郎,其实只是一个摆摊算命的骗子,并非所谓的成帝之子刘子舆。

吴汉大喜,计上心来,迅即伪造刘秀书信一封,命儒生冒充刘秀使者,持书诣见彭宠,具以所闻说之。彭宠听完儒生所言,投靠刘秀之心越发坚定,众官属也是听得将信将疑,态度开始摇摆不定。

适逢寇恂受耿况之命,前来渔阳游说,欲共助刘秀,同抗王郎。有了上谷之强援,彭宠信心大增,众官属也无话可说,于是二郡结盟,最终议定,以步骑六千,南下辅佐刘秀。渔阳出步骑三千人,以吴汉为长史,与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一同统领。上谷也出突骑两千匹,步兵千人,由长史景丹、功曹寇恂及耿弇统领。

二郡合兵,一路南行,所过摧枯拉朽,击斩王郎大将、九卿,及校尉以下四百余人,得印绶一百二十五枚、使节两根,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将至广阿,听闻城中车骑甚众,一问,正是刘秀驻军所在,诸将大喜,于是连夜兼程,前来投奔。

刘秀听罢耿弇发兵情状,大喜过望,悉召景丹、吴汉诸将入城,慰劳有加,道:“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功名!”封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各领其兵如故;加拜耿况、彭宠为大将军;封耿况、彭宠、景丹等人皆为列侯。

刘秀与耿弇广阿城会师之后,东汉中兴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几近聚齐,遍插茱萸,仅少三人而已。在此,不妨将云台二十八将名单按派系出身开列如下,括弧内数字则为其人功臣排名高低。

刘秀的老部下,嫡系:邓禹(1),冯异(7),朱祐(8),祭遵(9),铫期(12),臧宫(14),王霸(23)。

信都、和戎二郡:任光(24),李忠(25),万修(26),邳彤(27)。

渔阳、上谷二郡:吴汉(2),耿弇(4),寇恂(5),景丹(10),盖延(11),王梁(18)。

杂牌无派系者:贾复(3),耿纯(13),马成(17),陈俊(19),杜茂(20),傅俊(21),坚镡(22),刘植(28)。

广阿之时尚未投奔者:岑彭(6),马武(15),刘隆(16)。

No.5 巨鹿之战

且说刘秀大飨士卒,自广阿杀奔巨鹿。离巨鹿城尚有二十余里,斥候回报,巨鹿城已被汉军包围。刘秀一愣,这河北境内,除了我之外,哪里还有汉军?再问,居然是朝廷派来的援兵,由尚书令谢躬统领。

刘秀大喜,领兵与谢躬相见,寒暄之后,便问战况如何。谢躬红着脸,不肯正面回答,只是嘟囔着:“攻城什么的,最讨厌了。”

谢躬出身于绿林军,一直被绿林军各大首领压着,出不了头,此次率大军前来河北,总算是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满心盼着立下赫赫战功,从而也和各大首领一样,封王封侯。谢躬兵临巨鹿城下,上来就是一通猛攻,企图将这座河北重镇一举拿下。

然而,城中守将王饶也非善茬,从容指挥,率众死守,谢躬部下多有伤亡。次日谢躬再战,伤亡越发惨重。连遭两次痛击,汉军已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谢躬不敢再攻,只是围着巨鹿城,每天望而兴叹。

此时的刘秀,自恃兵多将广,有意炫耀一番,让谢躬撤下部队,看我如何攻城!果然,主帅不一样,士卒也不一样。刘秀的部下,都经过战火洗礼,作战远比谢躬部下来得勇猛,攻城格外惨烈。饶是如此,战至日暮,城上城下,枕尸狼藉,巨鹿城仍是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