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第2/3页)

“战争能不爆发,就不要爆发。”董诰的态度是这样的。一仗打下来,中国同荷兰的没有几十年是恢复不了的。最主要的是朝廷没钱啊,这一仗打下来,中国需要花费的钱财可能会比战争更大。

“如果明天接触的时候,对方态度推诿,我方不需要给他们留什么颜面。表现一下我们的强硬态度。把谈判和战争完全的统一起来。”

“让荷兰人迅速作出决定。”

“他们要么远离战争,谋求一个体面地和平。但南洋必须是我们的。”

“要么就开战,用双边的武力来决定胜负。”

虽然本人的态度绝对是‘鸽派’,但是对于谈判,董诰的态度却是坚持绝对的强硬。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绝对要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中国比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强大的太多太多了。

虽然巴达维亚当局这几年一直没有停下备战工作,他们组织起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陆军,但是这根本不能逆转什么。面对一头大象,一只兔子和哈巴狗的区别,重要吗?

不需要南京抽调大陆的兵力。只是陈汉驻扎着南洋的部队,就足以扫荡了东印度。

驻扎在吕宋岛的守备旅,驻扎在棉兰老岛的守备旅,还有新加坡守备旅、槟榔屿、曾母大岛的舰队,以及婆罗洲的部队,就这些驻军变足可以将巴达维亚撕得粉碎。

陈汉建立都已经八年了。

多年的经营让陈汉在南洋本身就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说真的,巴达维亚根本就不是一个战斗的好地方,那里易攻难守,整个地形找不到一丁点的险要。

荷兰人这两年一直在加固巴达维亚的城防,那根本就是一个作秀,是在安定荷兰人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当地土著们的心,给他们一个荷兰会坚守巴达维亚的感觉。

事实上呢,董诰觉得两国真要开战了,当巴达维亚的外洋海面漂浮着一艘艘战舰和运输船的时候,荷兰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从这座城市消失。

爪洼和苏门答腊别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比这里的地势更差。

此刻这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在大洋的对岸,中国远征军和西班牙殖民军已经正儿八经的大打出手了。

陈鸣的宏伟大愿第一步——踏上北美,将会随着这一战的胜负,最终落下帷幕。

就算陈汉的远征军以少敌多,击败了西班牙人的十万大军,他们也没足够的力量去占据更多的土地了。真要是还有余力,远征军更应该翻过落基山,或是正儿八经的彻底清除境内的印第安人。

而中国与西班牙的开战,以及现在中国又将矛头指向了东印度的荷兰人,法国人是真的要跳脚了。

即使他们知道陈汉在印度问题上,真正的帮了他们一把。大批的武器被悄悄的走私送到印度王公的手里,让海德尔·阿里的部队虽然遭遇了挫折,却迅速恢复了战斗力。只是其迈索尔王国的海军被英国西印度舰队寻机彻底全歼,狠狠地给了海德尔一记巴掌,但在至关重要的陆地上面,海德尔的部队依旧占据着上风,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军火。

积少成多,滴水成海。一张二三百、三四百杆火枪的小订单,在攒够了二十张后,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最重要的是,‘火器泛滥’不只出现在迈索尔,还有马塔拉。而马塔拉虽然在跟英国的战争中吃了大亏,可是马塔拉的基本力量还在。

英国人在印度的局势还危险的很呐。

“这是我们获取锡兰的最好机会。”

所有的人都把爪洼和苏门答腊视为中国的囊中之物,谈判团与荷兰人的沟通还有另一个重心在锡兰。那可是关系着中国如何在印度插足的关键。

解决了南洋的问题后,缅甸就进入到倒计时计数了。待解决了缅甸,整个中国文化辐射区内,就天下一统了,不是中国的地盘,就是中国的小弟。

届时也就是中国向西看的时候了。

作为一个外交部的中层官员,作为被上头看好的苗子,董诰知道很多一般外交部人员说不知道的事。内阁里早就有一道出自皇帝之手的扩张计划,先清朝日,后下南洋,然后去缅甸希望印度、哈萨克,那就是一步步,一步步,将中国的脚步踏向全球。

甚至董诰还有耳闻,听到了一丝‘美洲封国’的消息。

所以,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地,要统一来看。逼迫荷兰人绝对是有必要的,因为锡兰也在南京的计划之内,而英国人在北美和印度的局面都挺凄惨的,保不准他们一口气憋不住,承认失败,那法国人就能转过头来庇护荷兰了。

虽然这种可能很小,英国人不可能一下子丢掉北美和印度两个‘宝石’。

南洋的问题会有麻烦,锡兰的问题麻烦更大。法国人还成功的回到了印度,让印度的局势变得更复杂更让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