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我屌你老母啦,你个扑街仔(第2/3页)

战斗不能光看武备,还要看人,人要是拼起命来,一切还皆有可能。

河仙镇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的组建新军,继续增援广南。

在中国不出动直接武力支援的情况下。

陈鸣也不是不想动用国内的大部队,可他要顾及一下暹罗郑信的感受不是?就只能让莫家人自己出面张罗队伍了,现在的河仙镇是军官不缺武器也不缺,缺的就是人。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农田一年三熟,吃饱肚子是轻轻松松的。当地的华人与国内实现了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之后,那就变的更富有了,什么生活必须的物质都不短缺了。就如婆罗洲上的华人一样,一个个没人愿意再当兵。河仙镇历史上第一道征兵令张贴出去都一个多月了,投军的青壮只有强强千人。这其中很多还是混血!

‘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很彻底很彻底的施行。

而河仙镇领地范围内至少还要再征五千人,只可多不可少。

莫天赐现在的头都要大了。河仙镇发布的征兵令上给的军饷虽然很具诱惑力,可是对于环境富庶的河仙来说,这股诱惑力还诱惑不来五千个新兵。

这儿地,不仅华人富裕,土著人也不缺吃喝。

地旷人稀,全是平原,只要稍微的勤奋一点,怎么会饿着肚子呢?

很多愿意来当兵的混血和土著都是渴望着将来河仙变成汉家土地的时候,自己能从黄本本变成红本本。

后者是在中国内阁被讨论了又讨论的一个政策,以朝鲜为例,如果朝鲜内附了,那些朝鲜奴该怎么办?然后以此类推。

内阁就这一问题讨论了很多次,最后觉得自己是自寻苦恼。

别说朝鲜是否内附还说不定,就算朝鲜内附了,黄本本和红本本不就是一个很好地解决方案吗?

没有犯罪记录的,那就可以给红本本;有犯罪记录的,比如当过伪军,或者是已经卖身为奴的,那就黄本本喽。

很粗暴,却也很简单。

莫天赐现在天天为这个人数而担忧,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也只能采用强硬分派的方式了。欠缺的四千兵额按照治下的各城镇的人口浓度,按比例分配。

婆罗洲的黄本本们羡慕异常的参军机会,在河仙却遭遇着跟婆罗洲华人一样的冷遇。

……

陆邑。河仙首府迪石东南的一个小镇。

这里是华人密度较高的一个聚集地,全镇六七千人,至少五千人是华人或是混血。

这里的百姓耕织为生,田地能一年三熟,在莫家的统治下真真不存在饿肚子的事儿。可这并不是说这地儿的生活就很富裕。

陆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土地能够种出粮食、黄麻,后者能纺织,但是生活所需的铁器却全都依赖自外界得进口。

陆邑和迪石之间就由此形成了一个剪刀差,靠着盐铁、药材,迪石是非常轻松地收割者大把的利益。

但偏偏农业区的人口冲来就不会少。想象中国的豫省?

小小的陆邑有六七千人口,需要凑够整整一百青壮。

这简直是乌云盖顶!

河仙镇要堆出前后一万军队,整个河仙镇的人口也不足四十万,这还是因为近几年有大量的华人和土著迁移了过来,不然能有二三十万就让莫天赐喜出望外了。

在不足四十万人的社会群体中抽调出一万人外出征战,这简直是穷兵黩武。

可是上头有命令,河仙镇能怎么办?难道他们还能不听上面的招呼吗?

陆邑的镇长向各村的村长、宿老发出了邀请。

这天天气晴朗,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可是因为这个村长大集会,整个陆邑都震动了。

会场在祠堂前,没多久会场周边就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而镇长呢,在人群的簇拥下,领着自己几个年轻力壮的侄子儿子,还有十个壮丁,拎着大木棍,弹压阵脚。

“大伙儿都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兵。我知道,上头也知道。可是没办法,这兵咱们必须出人当。”

“现在上头给咱们镇纸定了一百个名额。可是到现在只有七个报名的,老头子儿孙出了四个,大伙儿没什么可说我的了。”

“老头子家里适龄的儿孙是全家在这个本子上了。但是现在它还缺着九十三个人。上头规定的时间就只剩下五天了。所以老头子无奈之下,就也只能出了这个下策。”

镇长从自己小儿子手里接过一个竹筒子,里头还有一把签。“大家伙都来抽签。”镇长晃动着竹筒。

“各村的宿老在场看着,各村的村长上来抽签。这竹筒子里的竹签上面都写着数呢,合在一起就是九十三个。”

“谁抽着那一根那就是那个数。数字有多有寡,少的三个,多的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