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6/23页)

张国焘让朱德表态,朱德说: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是一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了,全中国和全世界都知道。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不能让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陈昌浩对张国焘另立“临时中央”的举动不知所措。尽管一直对张国焘十分崇敬,但陈昌浩至少清醒地知道,党中央是由全国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并且要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确认。在这样一个荒僻之地,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会议上,仅凭一个人的意志就企图推翻中央,这显然关乎一个是否合法的问题——也许从这一刻开始,陈昌浩心中的政治天平出现了某些变化。而徐向前在会上既不发言也不举手表决。因为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张国焘不得不在会后找到他,小心地探询他的意见。徐向前对张国焘说: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地谈,总会谈通的。现在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亲者痛仇者快。现在弄成两个中央,如果被敌人知道了有什么好处?

在以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无论内部的争执对立多么激烈,从来没有人试图另立一个中央。作为共产党内一个老资格的领导人,张国焘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一行为的严重性。因此,在他宣布成立“临时中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对外公开。直到两个月以后,在他认为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时,才把这件事用电报的形式正式“通知”中央,而且完全删除了开除并通缉毛泽东等人并重新制定组织名单的事。张国焘说他成立“临时中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伸张正义”,并没有强化“临时中央”的组织机构和政治作用,“临时中央”的存在“似只是一个名义”而已。但是,无论张国焘如何狡辩,他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另立“临时中央”的行为,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分裂事件。

朱德的警卫被撤掉了,康克清找到方面军的保卫部门,保卫干部说:只要总司令跟着张总政委一起活动,就不会有危险。康克清只好去找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董振堂派来的几个同志从此跟随在朱德身边,一直到到达陕北延安。后来,朱德和他的公务员连饭都吃不上了,伙房开饭的时候不通知他们。康克清生气了,说“革命革得连饭都没得吃了”。朱德说:“我们一顿半顿吃不上饭,还不是常事嘛。饿一顿怕什么?”但他还是亲自给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写了一封信。罗炳辉赶快派人送了一袋面来。从此,朱德和他身边的人的吃饭问题,就由第九军团负责了。再后来,又有传言说康克清是朱德的情报员,必须把他们分开。康克清被调到了方面军妇女运动委员会,那里离朱德所在的红军总司令部有二十里远。康克清对朱德说:“我打算一个人北上。”朱德摇了摇头:“你若单独一人行动,正好给他们借口,把分裂的罪名加在你头上。这一点你没有想到吧?”于是,康克清去妇女委员会报到了。工作中,康克清的身边总有一位叫萧朝英的女红军。后来两个人亲如姐妹时,萧朝英才告诉康克清,她是组织上派来专门监视康克清的,上级还要求她在适当的时候把康克清的手枪缴了,但她听说康克清带过兵打过仗,所以一直没敢这么做。萧朝英问康克清:“如果我真要缴你的枪,你怎么办?”康克清把腰间的手枪一拍,说:“那这支枪可就不客气了!”萧朝英吐了吐舌头:“多亏我多了个心眼儿,要是傻里傻气地听他们的话,说不定会挨你一枪哩!”

刘伯承因为反对张国焘的“临时中央”,被撤销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当时他手里有一套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电报密码。张国焘的“临时中央”如想取得承认,必须首先和共产国际联系,而一旦让张国焘联系上,定会给中共中央造成很大的麻烦。那时刘伯承正在恋爱,他喜欢上了红四方面军中十九岁的女红军汪荣华。在安徽六安参加红军的汪荣华在总参谋部四局工作,她与刘伯承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认识了。两个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汪荣华说:我是普通农家的女儿,十四岁就参加了红军,只上过一年的私塾和两年的学堂,无论在资历和学识方面都和总参谋长差得太远。刘伯承说:我家也是穷苦农民,因为祖父当过吹鼓手,当年我考秀才的时候还被县官赶出了考场。正因为我们穷苦,活不下去,才起来革命,才走到一起来了。文化水平低不怕,我帮助你!卓木碉会议后,痛苦万分的刘伯承找到了汪荣华。他说:张国焘软的硬的手段都使了,现在他不叫我率领部队了,叫我到红军大学当校长。我是带兵打仗的,敌人的千军万马都不怕,还怕排斥打击和撤职吗?年轻的女红军汪荣华当即表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与刘伯承生死相依。刘伯承把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电报密码烧了。许多年后他才说:“我告诉了总部秘书长刘少文,把密码烧了。这套密码藏在一本英文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这件事除了我二人外,谁也不知道。当时如果张国焘知道了,那我们也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