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绚丽之梦(第8/16页)

就在毛泽东和朱德各自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武装起义,终于在中国中部一个偏僻的山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地点在远离中国本土万里之遥的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莫斯科郊区一幢名为塞列布各耶的别墅里,会议代表们吃着面包喝着红茶然后一致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人一声呐喊,一夜之间就会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革命高潮,资产阶级顷刻之间便会被无产阶级的铁拳砸得稀烂,一个崭新的赤色中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诞生于世界的东方。会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是: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瞿秋白、张国焘、蔡和森。向忠发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这个轮船工人出身的共产党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主席。

毛泽东不在中央的名单中,他拒绝到中央去工作,他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他有一个关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命运的绚丽之梦:在偏僻的国土一隅建立一个苏维埃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国家经济,从而可以不断壮大红色武装,与国民党政府武装割据下去。毛泽东的这个愿望与中共中央领导者的想法完全相反,中央一再要求红军去占领全国的大城市,理由很简单:列宁当年并没有在俄国的哪个角落先开辟出一个根据地,等把俄国的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之后,才去夺取国家政权。俄国无产阶级发射出的第一发炮弹就落在了资产阶级的老巢——彼得堡皇宫那空旷的院子里,武装的工人和水手没等炮弹的硝烟散尽,就把皇宫的铁栅栏门砸开冲了进去,然后站在宫殿的台阶上向全世界大声宣布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此诞生。

毛泽东坚持在井冈山上过“守山的日子”。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国民党军开始进攻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阻击,在反复的拉锯战之后,红军用仅有的一门迫击炮把仅有的三发炮弹发射了出去。国民党兵从未领教过红军的炮弹,以为主力部队包围上来了,慌忙趁着夜色撤退了,这便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描绘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那天晚上,红军开了联欢晚会,官兵们根据传统京剧《空城计》改编了一出新京剧叫《毛泽东空山计》,戏中的毛泽东像当年的诸葛亮一样坐在空城上唱道:“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一抬头举目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

国民党军这时需要调兵遣将的地方已不仅是江西了,因为与江西毗邻的湖南又发生了规模浩大的武装暴动,其领导者是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

独立第五师的前身是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当时任营长的彭德怀与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人段德昌关系密切,在段德昌的介绍下彭德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彭德怀升任团长后,这支部队里又来了一位年轻的共产党人,名叫邓萍,彭德怀让邓萍在他的一团一营当文书。几乎和邓萍同时进入这支部队的,还有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人黄公略。一九二八年七月,中共湖南省委派遣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赴平江寻找党的组织。就在滕代远与邓萍接上关系的这一天,彭德怀截获了独立第五师师长周磐命令将黄公略“立即捕杀”的电报,他这才得知周磐已经发现了黄公略的共产党员身份。面对共产党秘密组织有可能全部暴露的危险,彭德怀、滕代远决定以闹饷为名举行起义。七月二十二日上午,彭德怀率领两个营袭击了师部和民团,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起义部队随即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接下来的战斗是残酷的,新成立的红军因为还没能形成稳固的战斗力,在与赶来“围剿”的国民党军的作战中伤亡巨大。彭德怀和滕代远被迫决定撤离。经过艰苦的行军,红五军于十二月一日到达江西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和朱德的红四军会合在一起。彭德怀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标志着中国革命史上的中央红军的主体初步形成。

随着井冈山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壮大,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相继成立,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这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并且成为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中的主力部队。

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作战计划依旧是攻打长沙城。

早期的共产党中央领导人受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始终坚持“首先占领几个中心城市”,从而使红军屡次把革命的目标对准了湖南的省会长沙。湖南地处中国中部,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山岳险峻,南北通达,一旦为革命武装所占据,对于整个中国革命确有“中心开花”的效果。同时,湖南自古民风剽悍,是农民暴动频发之地,红一方面军中大多数官兵是湖南人,打回老家去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