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意历史(自序)

翻遍唐朝志怪与传奇,给我两个最深刻的印象:一是故事本身的诡谲与惊奇,这无须再讲;二是那么多优秀的篇章,竟都出自“无名之辈”的手笔。对于他们,后人是如此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是历史河流中的被湮灭者,绝大多数无法进入正史。但他们的作品却熠熠生辉,值得我们长久地凝视。如果说在风云时代里,他们无法与皇帝、谋臣和战将相比,那么在他们所创造的诡幻世界里,他们却是独立自足的赫赫君王。

这些唐朝秘密的书写者,在盛唐时悄悄出现了第一批,及至中唐蔚为大观,而晚唐之后渐渐式微。说到唐朝年代的划分,存在着不同观点。我个人认为: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建唐,及其后八年,为初唐;从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执政,到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盛唐;从肃宗即位(756年),到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之变”爆发,为中唐;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到公元907年朱温篡位,为晚唐。其中,晚唐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到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后一阶段从唐懿宗即位,直至唐朝灭亡。

在盛唐时代,声威远播,万邦来朝,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在帝国领域内,士人倦夜长,对着月亮写诗,赞美伟大的帝国。此时人们似乎更喜欢以诗歌的形式来标显盛大的时代,所以当时的志怪与传奇比较鲜见,但也不是没有,首屈一指的是牛肃所著的《纪闻》。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唐朝第一部志怪笔记集,意义非凡。而且《纪闻》里有一些较长的故事,初次显露出短小志怪向长篇传奇演变的迹象。但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未发现其重要性。

盛唐之后,唐朝进入中期。这期间,志怪与传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即使是朝廷的宰相,也纷纷在晚上关起门来进行此类故事的写作,于是就诞生了著名的《玄怪录》,作者牛僧孺。这位寒门出身的宰相因与世族出身的另一位宰相李德裕对立,而制造了中晚唐历史上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牛李党争”。结果以李的失势告终,同时也宣告了中国世族政治即贵族政治的最终灭亡。牛僧孺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幻想小说家,他所著的《玄怪录》的价值,鲁迅有如此评价:“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因文笔优美,想象绚烂,牛僧孺的这部志怪笔记被认为是唐朝幻想小说的典型代表作。

从中唐开始,连宰相都在进行志怪写作,更不用说一般文人了。所以,《玄怪录》之后,出现很多续书,影响最大的是《续玄怪录》。其作者李复言身份神秘,有人认为他是白居易的好友李谅,似不太可靠;又说其为李谅的门客,也是猜测而已。但无论作者是谁,《续玄怪录》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里面有一篇《辛公平上仙》的故事,宋朝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差不多把唐朝志怪一网打尽,而唯独将该篇排斥在外,令人疑惑,仔细考究,发现该篇以志怪的形式,记载了唐朝一位皇帝在后宫被残酷杀害的秘闻。这则珍闻再次印证了志怪笔记的史料价值。薛渔思所著《河东记》则是《玄怪录》的另一部续书。作者在自序中直接称:“续牛僧孺之书。”薛渔思在史上也没留下什么痕迹,《河东记》中的故事却值得注意,都比较曲折,介于志怪与传奇之间。同时出现的还有薛用弱的《集异记》,这位做到刺史的地方官在闲暇之余撰出该书,不求篇幅之长,而以文笔优美、内容惊人取胜,国学大师汪辟疆先生甚至认为该书是“唐人小说中之魁垒”。

在中唐至晚唐的演进中,还出现了署名谷神子的《博异志》和李玫的《纂异记》,后一部笔记中的《喷玉泉幽魂》一篇,以隐晦的笔法,纪念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中被宦官所杀的四位宰相,历来为史学家所重视。晚唐时,最出色的传奇集应该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由虢州刺史袁郊所著的《甘泽谣》,在这部集子里有两个名篇:《红线》和《聂隐娘》。同时代的《杜阳杂编》风格稍异,作者为唐僖宗时的苏鹗,此君十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僖宗光启年间第十一次参加考试,终得进士。前推十年,《杜阳杂编》是苏鹗在老家陕西武功杜阳川读书之余完成的。而皇甫枚的《三水小牍》和尉迟偓的《中朝故事》也是值得注意的集子。此外,我还想提到于逖的《闻奇录》、李隐的《潇湘录》、温庭筠的《乾(月巽)子》、陈劭的《通幽记》、皇甫氏的《原化记》、康(车并)(一作康骈)的《剧谈录》以及五代时期的王仁裕的《玉堂闲话》……我知道这些都是优秀的志怪和传奇集,它们的存在同样为那个时代的晚上增添了可以信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