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庄子(第4/5页)

“一亩地能产多少斤?”柳棠溪又问。

王管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位大姑娘从前向来不管这些琐事的,比侯夫人还有不通庶务,怎的如今问起来这些了。

他却不知,柳棠溪看到这些庄稼和果树,脑海中早已自动换算成一个个喜人的铜板了。

王管事琢磨了一下,说“两千斤左右。”

柳棠溪微微皱眉,这也太低了吧。

即便是卫老三家那种不怎么管理的,也不止这些,更何况这还有专门的人来打理。

一年最起码能有五千斤吧。

王管事此刻已经冷静下来了。

这庄子对于侯府的夫人和姑娘来说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东西,想必这位大小姐也不会上心,且,她也未必懂这些。

所以,王管事笑了笑,从容地说“姑娘,这已经很多了,咱们家比旁人家管得好,到了秋天,咱们院子里都放不下呢。”

柳棠溪眸光一闪,侧头,瞥了管事一眼,道“哦,这么多呀。”

管事顿时放心了,说“可不是么。姑娘许是忘了,每年咱们都会把这里的苹果送到京城去。去年您还夸咱们苹果又大又好吃呢。”

原主说没说过这种话柳棠溪可不记得,可她觉得,以原主的性子,怕是不会说这样的话。

“除了送到侯府,剩下的苹果如何处理?”柳棠溪冷静地问。

“卖到京城的铺子里去,他们知道咱们是侯府的东西,也不敢压价。”管事越说越自信。

柳棠溪听后,没再说什么。

刚刚一路行来,这院子虽然好看,但她也发现了,好多地方不够精致,湖水有些脏,里面的鱼也不多,荷花也是零星开着,跟侯府没法比。

她记得,殷氏之前说,她三年多没来了。

这里又不是京城,没有主子来,下人难免会松懈。

柳棠溪心中有数,此刻也没多问,站在阁楼上又看了一会儿之后,便回去了。

王管事见她没问,也悄悄松了一口气。

回去之后,殷氏已经醒过来了,柳棠溪便陪着她这里说起话来。

殷氏再次提起来她嫁妆的事情。

说了约摸半个时辰,见殷氏脸上带着倦容,柳棠溪便扶着她躺下了。

随后,她从屋里走了出来,把邵嬷嬷叫了过来。

她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这庄子上的水果产出也太少了一些。

“嬷嬷可知这个庄子上每年的出息有多少?”

这庄子早晚是柳棠溪的,而且,他们家夫人的东西将来也全都柳棠溪的,所以邵嬷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小姐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这庄子上的东西不多,赚不了多少钱。一年也就几百两吧,好的时候能有个一千两。”

柳棠溪听后,惊讶不已。

“这么少!”

竟然才几百两?

卫老三家的苹果树也就半亩吧,原来她没来之前,一年赚个一二两左右,一亩就是三两左右。二十亩苹果树就是六十两。再加上旁边的桃树,怎么说都有一百两。

这是在京城,又是侯府,静心伺候果树,翻个两三倍应该没问题。

还有几百亩的庄稼,还有一座山,怎么可能只有几百两。

邵嬷嬷道“可不是么,就几百两。这还是多的呢,夫人还有两个庄子,比这个小一些,那就更少了。这三个庄子每年加起来也就两千两左右。”

柳棠溪有些生气。

真是糟蹋肥田啊!

“这是夫人的嫁妆,咱们侯府一共有六个庄子,出息也不多。不过,侯府有两个大庄子,跟咱们现在这个差不多,夫人打算让侯爷把那两个最大庄子给姑娘当嫁妆。侯爷之前没同意,夫人打算过些日子身子好了,再跟侯爷说上一回。”

柳棠溪倒是来不及感慨自己即将拥有那么多东西了,她在心里算账。

经过她的改良,卫老三家半亩地的出息是五两银子,一亩就是十两。二十亩地就是二百两银子,桃她没卖过,想必跟这个差不多。单是果树她最少就能卖个五百两银子左右。

这还是按着卫家村的物价来算的,若是在京城,她靠着果树每年赚一千两不成问题。

院子里的湖也挺大的,适合养鱼种莲藕,到时候又是一笔出息。

还有山上种的药材、地里的庄稼等等,一年又能赚不少钱。

侯府的庄子她就不管了,她也没想过要,可眼下这个是殷氏的。

殷氏想必从出生到现在都生活在侯爵勋贵之家,可能不懂这些,可是懂啊。作为殷氏唯一的女儿,她怎么也要提醒几句,免得她被下人蒙蔽。

“嬷嬷,王管事的情况您知道吗?”

邵嬷嬷愣了一下,没想到柳棠溪转到了这个问题上,问“姑娘,您可是发现什么事儿了?”

“嬷嬷先说说看。”

接着,邵嬷嬷就讲起来王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