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打虎太岁(第2/8页)

李昌仪碍了崔暹什么事?因为高仲密的前妻即是崔暹的妹妹。高仲密抛弃崔家女人另娶新欢的举动无疑是对博陵崔氏的极大污辱。为此崔暹高调二次嫁妹,大摆酒席。作为崔暹好朋友的高澄亲自参加婚礼助兴。

盛大的婚礼不能彻底消除崔暹的不快,把转正的李小三羞辱一顿才能消除心中的恶气。这口恶气只能由高澄来出。他相信高澄只要见到李小三就会出手,绝对会出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高家世子。

初春,乍暖还寒,严冬尚未退尽,嫩嫩的绿色融入邺城郊外的原野,漳水恢复碧波,潺潺流动。马儿们悠闲地啃食绿草。高澄将高仲密夫人李昌仪压在身下,奋力撕扯。衣衫的破裂声传到远处并肩遥望漳水波纹的侍从武官王纮和纥奚舍乐的耳朵里。

纥奚舍乐是山西大同人,北魏未能定都平城之前已是那里的游牧民,标准的魏国良家子弟。他喜欢听王纮说话,这个年轻人说话风趣,有见地,读过书的人到底与纯武夫不同。

王纮生于怀朔,高欢的老乡,现在的内蒙人,当然那时节尚无蒙古族,无所谓内外蒙,这也是王纮年纪轻轻即担任侍从武官(库直)的原因。据说王纮十三岁时曾和一位刺史大人有过一番谈话,刺史亲昵地拍着他的后背问道:“读什么书啊?”王纮回道:“孝经。”刺史大人问道:“孝经讲什么?”王纮回答:“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刺史大人一怔,以为王纮若有所指,忙道:“我骄纵吗?”王纮不慌不忙答道:“君子防患于未然,大人留意。”

王纮十五岁时因为一句话得到宝马良驹,这一次是和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对话。侯景当众提出一个问题:“衣服怎么穿?”

这在当时实在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国家政策的方向。有人顺着侯景的意思回答说:“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孔子说过,如果没有管仲的话衣襟向左掩,正确的穿衣法自然

侯景是羯人,羯人先于鲜卑人入主中原,所以侯景内心深处瞧不起鲜卑人,而鲜卑人又瞧不起羯人,认为羯人是个野蛮的部落。每个人都向往文明。一群强盗、罪犯、妓女、冒险家建立的美国以文明人自居就很说明问题,享受荣华富贵以后谁也不会再去茹毛饮血。当然有例外,比如尔朱荣与高洋。他们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宁愿保持游牧民族嗜血和野蛮。侯景向往新文明,有强烈自卑心理,这也是他最终以战胜者身份拜倒在梁武帝脚下的原因。

王纮的回答令侯景大感震撼:“时代不同,服装不同,向左掩向右掩没什么好讨论的。”王纮有预见性,穿西装,穿汉服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这句话传到高澄的耳朵里,于是王纮官拜库直。

王纮对纥奚舍乐说道:“我和你打赌,殿下这次不如意。”

纥奚舍乐不信,反驳道:“衣服撕破了,我的耳朵比猎狗灵。”

王纮道:“殿下从不勉强别人,记得薛夫人么。这是一场游戏,刚刚开始的游戏。”

李昌仪极力挣扎,高澄未能得手。望着狼狈上马匆匆离去的美貌人妻,高澄色眯眯笑道:“脱女人衣服是件快乐的事情,比看女人脱衣有趣,只是需要付出代价。”

李昌仪不同于薛夫人,不能随随便便送上法庭。高澄也不会把李昌仪送到法庭,因为他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高澄想拿掉高仲密御史中尉的职务。更换御史中尉不是高澄一个人说了算的。调换高仲密阻力很大,高仲密既是勋贵集团的人,又为河北汉人豪强所信赖,可以说渤海高氏如同一条纽带,联结着高欢家族、鲜卑贵族与河北汉人豪门。高欢河北起兵之时,高澄曾经去劝降过高敖曹,亲口叫过高敖曹爷爷。但是现在,高仲密妨碍了他,挡我者死。

调戏男人心爱的妻子,任是谁都无法保持镇定和理智。接着,高澄火上浇油,弹劾高仲密的表章送到东魏皇帝的案头:高仲密担任御史中尉期间知法犯法,选用御史多用亲戚老乡,要求高仲密改选。

怒气冲天的高仲密与爱妻商议,决定叛逃,投降西魏国。有一份见面礼无疑会增加在敌国的资本。高仲密主动辞去御史中尉请求担任北豫州刺史。北豫州辖虎牢关,虎牢关是东魏国对抗西魏的军事重镇,得到虎牢关可使东魏失去对河南的控制。

宇文泰得知高仲密投诚的消息大喜过望。高仲密是迄今为止高欢阵营最高级别的官员,纵使没有虎牢关这块大肥肉也是天大的利好。宇文泰倾国之兵东进,接应高仲密。高欢反应异常迅速,十万大军由晋阳南下赶赴河南。

一个女人引发一场大战,东西魏第四次大会战邙山战役打响。希腊美女海伦引发希腊与特洛伊的十年战争一度传为神话。美丽的女人决不会是战争的主角,在她们漂亮迷人的身体背后隐藏着男人的欲望和对权势的追逐。海伦不是,李昌仪不是,杨贵妃不是,陈圆圆也不是。只有拳头才会让人屈服,世人只崇拜敢于打仗的强者,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华盛顿、罗斯福等等。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不变的法则,畏惧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获得人们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