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七兽闹凉州(第6/7页)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恢复大禹的王朝,以朔方为根据地建立匈奴夏国,发动了对后秦的战争。

国家初建,夏国臣子们讨论建都,一致同意定都高平:“陛下欲经营关中,宜先巩固根本,使人心有个寄托的地方。高平山川险固,土田饶沃,可以定都。”

赫连勃勃提出著名的骚扰战理论,他说:“我们现在大业草创,部众不多;姚兴一时之雄,诸将用命,关中未可图。如果固守一个城池,他必定全力进攻,我们人少,绝不是敌手。不如以骁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敌人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过十年,岭北、河东之地尽为我有。待姚兴死后,取长安不在话下。”

赫连勃勃的战术是草原民族惯用伎俩,依靠骑兵机动性,抢了就跑,你不防备再来抢,搞得后秦国岭北诸城大白天城门紧闭。姚兴直晃脑袋,后悔莫及,每每叹气:“吾不用黄儿(姚邕的小名)之言,以至于此!”

游击战术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赫连勃勃缺乏雄心。如果这种骚扰战能够获得成功的话,匈奴人早在秦朝就入主中原了,用得着成吉思汗横扫千军的战术吗?

赫连勃勃军事战略是根据夏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军事实力来制定的。夏国兵力不足,属于游牧国家,马匹多,可以逐水草迁徙。加之它处于后秦、北魏和柔然三国交界之处,以上三国互相之间处于敌对状态,若受到后秦的攻击可以进入北魏的土地,如受到北魏的攻击可以进入后秦或柔然的境内,进退有地。

这种骚扰战术最大的弊端在于伤其皮肤不能伤其骨,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和人力,如果敌对国不出现大危机的话,根本不可能灭亡对方。

赫连勃勃卑劣的人品和无耻的军事战术都让人瞧不起。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轻蔑地称呼他叫屈孑,屈孑据说是鲜卑语的汉音,卑下的意思。就算是汉语也不是什么好词,屈服的残余分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称赫连勃勃为屈丐,意思相近。

凉州大乱。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为争夺姑臧打得不可开交,赫连勃勃也盯上凉州。此时,姑臧城易主了,南凉国主秃发傉檀成为姑臧的主人。说起来,秃发傉檀真不愧秃发鲜卑人中杰出的人才,他能在六只野兽垂涎欲滴的觊觎中兵不血刃进入凉州第一城。

秃发傉檀少机警,有才略。他的父亲曾对秃发乌孤和秃发利鹿孤说过:“傉檀明识干艺,非你等所能比。”秃发利鹿孤牢记父亲的教诲,把王位传给弟弟,可惜这位弟弟表面是个人精,却目光短浅,南凉断送在他手里。

后凉发生内乱之时,姚兴打败西秦,逼降乞伏乾归,借灭西秦国之余威派大军攻打姑臧,把后凉军打得大败。西北地区重量级的大象来了,吓得北凉、南凉、西凉三国赶紧向后秦称臣。后秦军围困姑臧数月,后凉国主吕隆内忧外叛,只得派子弟入长安做人质请降,后秦军退兵。

常年战乱,姑臧发生大饥荒,十多万人饿死,一斗米价值五千钱,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城中老百姓宁愿出城给胡人做奴婢,每天好几百人往外跑。吕隆火了,大发狂犬病,认为他们动摇军心,抓住逃亡者全部坑杀,一时间积尸盈路。

北凉沮渠蒙逊趁火打劫,小试一下身手,吃败仗跑了。这个骚扰一下,那个骚扰一下,山穷水尽的吕隆只得向后秦投降,像一条丧家犬灰溜溜去长安居住,把姑臧城拱手让给姚兴。

秃发傉檀一看,机会来了,献马三千匹、羊五万口,向姚兴称臣,要求后秦封他做凉州刺史,姚兴居然同意了,姑臧城轻易划归南凉国。秃发傉檀得意非常,真把自己当成一头威风凛凛、所向无敌的凉州狮子,把南凉都城从乐都迁到姑臧。他在宣德堂设酒席宴请大臣,酒足饭饱,仰望宫室感叹说:“古人有言:‘盖房的人自己不住,住房的人自己不盖。’太对了。”

他高兴得有点过早,姚兴没那么好心眼。姑臧城是块烫手的山芋,这是大象送给狮子的一份诱饵。姚兴让出姑臧是为了消灭凉州势力最大的南凉国。

果然,先是沮渠蒙逊攻陷西郡,又来了赫连勃勃,杀伤南凉一万多人,掠走两万七千人口,抢走几十万头牲畜。秃发傉檀追击,遭到夏军伏击,伤亡一万多人,名臣勇将死者十之六七。

南凉实力大损,姚兴奸计得逞,让儿子姚弼率兵三万以攻打赫连勃勃为由,偷袭姑臧,企图一战消灭南凉国。

不承想秃发傉檀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巧施牛羊计,把南凉国所有的牛羊全部放到野外,后秦军光顾抢夺牲畜,被南凉军杀个大败。这回,秃发傉檀再不受姚兴蒙骗,知道这小子没有好心眼,斗不过他。凉州刺史不做了,和后秦断绝关系,当回他的南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