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人最后的机会(第2/7页)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拓跋珪的志向和勇气。拓跋联盟中有些部落看不到魏国的前途,认为拓跋珪狂妄,把保护伞扔掉,数十年的老店换了门面,整个一败家子。代国虽说复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让这位牛气哄哄的少爷败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们哪里懂得拓跋珪的凌霄壮志?古来英雄皆寂寞!

护佛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率各自部众叛离魏国,独自游牧去了。二部的叛逃更激起联盟内部的不稳,人心惶惶。拓跋各部落的首领和将领们愤怒不已,齐聚魏王大帐,请命追击叛徒。

拓跋珪出奇的冷静,他有自己的判断:“侯辰和代题的部落世代为我们拓跋部做事,有罪过能忍则忍,当今国家草创,人们的想法不同,愚昧的人看不清形势,自然进退无常,不值得追赶。”

两个月后,没能找到合适水草、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的代题率乙弗部重新归附魏国。拓跋珪不冷不热,代题再次叛离魏国。这一次,乙弗部众不愿相随,代题只得单身投靠独孤部刘显。拓跋珪任命代题的孙子倍斤为乙弗部的首领。这一手非常精明,不计前嫌,不搞牵连,遇上这样的老板,员工怎么会不安心工作呢?

安定住部落联盟的人心,拓跋珪开始注意最大的敌人匈奴独孤部。拓跋部的强大在于团结,匈奴的衰落在于不团结。从南北匈奴开始,匈奴人就陷入到这个怪圈之中。

拓跋珪和母亲贺氏一道对独孤部开展瓦解工作。草原民族由一些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组成,独孤部也不例外,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在刘罗辰领导下。刘罗辰是刘眷的儿子,刘眷被刘显杀死。拓跋珪利用二人的矛盾,继续老代王什翼犍时代与孤独部联姻的政策,娶刘罗辰的妹妹刘氏为夫人。拓跋珪这段姻缘非常完美,既有综合部族利益的因素,又有两人的多年感情。

拓跋珪小时候寄居独孤部,与刘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二人的婚姻彻底拉拢住刘罗辰部,引起独孤部的分化,刘显的另一个弟弟刘肺泥也率领部落降魏。刘显被逼无奈,选择战略退却,退入长城内,南走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把草原让给了拓跋部。

生性残忍、狡猾多诈的刘显难道会坐以待毙?当然不会,他正在策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胜败在此一举,这是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贰 三岁犊岂胜重载

什么阴谋呢?刘显派弟弟刘亢泥出使山西的西燕国,向西燕国主慕容永索要一个人,一个叫做拓跋窟咄的人。

拓跋窟咄是老代王什翼犍的幼子。前秦灭代国时,拓跋窟咄已长大,留在代北怕生变故,被强逼迁往长安,入太学读书,实际上是监视起来。长安战乱,拓跋窟咄随慕容鲜卑东归,随行军中。他是什翼犍所剩的唯一一个儿子。

西燕主慕容永是个很奇怪的人,命运跌宕起伏。他的遭遇可以印证一句古老的格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是前燕国的贵族,与慕容皇族是远亲。前秦灭燕,苻坚迁徙鲜卑人到关中。慕容永流落长安街头,老婆在家缝制皮靴,他出去练摊。千万不能小瞧卖鞋的,三国蜀主刘备早年也卖过鞋子。你也不必感叹命运多舛、人生多难,只要有足够的信念一定能够成功。从万人景仰的贵族沦落为寻常小商贩,并没有让慕容永丧失斗志。

前秦淝水战败,慕容永毅然踢掉摊子,跟随帅哥皇帝慕容冲起兵关中,成为慕容冲手下的一员悍将。慕容冲被思乡东归的鲜卑人杀害,慕容永乘机夺取了西燕国的大权,率军东归,击败天王苻坚的长子、盘踞在晋阳的苻丕,独霸山西称帝。

以慕容永的阅历和聪明,他对刘显的用心洞若观火,知道拓跋珪在草原光复代国对独孤部构成威胁,所以他另外寻出一个代国的继承人,想要引起魏国内乱,趁机消灭拓跋珪。帮助刘显等于向魏国宣战,与之为敌。不帮助刘显,对西燕国没有什么害处。可慕容永做出一个奇怪的选择,帮助刘显。

原因不难猜测。慕容永认为刘显的独孤部在草原势力最大,而拓跋珪的魏国毕竟是新生力量,再者拓跋窟咄一去,名正言顺,势必引起魏国分裂,一个内乱部落如何经得起强敌攻击。帮助独孤匈奴称霸草原,自己凭空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慕容永同意将拓跋窟咄送给刘显。

慕容永猜得没错,刘显用意险恶。既然代国复兴成为现实,拓跋珪称王,可你毕竟是代王什翼犍的孙子,我把代王的儿子请回来,看你怎么办?按照草原规矩你就该让出王位来,如果不让,打你师出有名。刘显的计策一方面争取到西燕国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使魏国刚刚团结起来的部落联盟陷入分裂。刘显的奸计差一点就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