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来越像李超了

李超带着太子离开襄阳巡视外出,结果一走就是一个月不见人影回来。一开始,大家还真以为是去其它州县巡视去了。

还挺高兴祸水东移了。

可很快,纸包不住火,渐有传言从南边过来。

房州有人造反了,叛军屠了城。大家莫名的又惊恐又兴奋,兴奋的是李阎王那般瞎搞,终于有人不满的造反了,有人造反,那就是大事了。说不定朝廷要把李阎王调走。

而恐惧的是,大家又担心这叛乱最终控制不住,到时火烧到这边来。

隋末的战乱可没过去几年,大家都见识过战乱的可怕。不管造反的人是谁,最终叛军往往就会变成劫匪强盗,走哪抢哪,抢光杀光烧光,绝不会有什么为百姓着想,更不会为大户们着想客气的。

想当年,楚帝朱璨,裹挟着几十万人,可是专门流动着劫掠,根本不事生产的,甚至还杀人做干粮。

大家既高兴于有人造反了,又害怕造反的人打到襄阳来,内心纠结无比。

襄阳,樊城,襄州、唐州、邓州,整个山南东,都在四处打探着李超平乱的消息,甚至连长安都在密切的关注着这边的消息。

灾年,造反,这是最危险的苗头。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导致叛乱四起,朝廷对灾区的救灾等越发艰难,脆弱的控制可能就会因此崩溃,一旦变成了无序,那就是恶梦的开始。

上次弹劾李超无果,现在李超结果在山南搞的怨声载道,甚至逼的地方都造反了。许多御史们兴奋万分!

御史都是不怕事的,只会嫌事不够大。

对他们来说,不弹劾李超这样的年轻宠臣,如何彰显自己的存在。

弹劾的奏章再次不断的上呈,这次杜淹找下面的御史们谈了话,他表示了反对乱弹劾,让御史们慎重。

可御史言官们反而越发的激愤了,李超弄的百姓造反,难道还有理了?

弹章雪花一般的送进了宫,呈上了李世民的案前。

李世民刚接到山南奏报,说房州有人反了的时候也吓一跳。

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撤李超回来,李超的那些救灾策略,是否过激了。最后李世民深思之后还是没动摇,这个时候调李超回来,那真是前功尽弃了,不说让李超心冷,就是萧瑀陈叔达他们在地方上,也不敢用心做事了啊。

等过了三天,李世民才收到李超的奏章。奏章里,李超详细的述明了房州叛乱的前因后果,李超把这件事情定义为房州上庸豪强与土蛮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这次救灾的事情只是个恰巧碰上了,是个引子而已。

李超说只要一个月,就能完全平定房州之乱。

而且保证,房州之乱,不会引起其它地方的动荡。

李世民信了。

李超一般不会轻易做承诺,但敢承诺保证,一般都是很有把握的。

房州之乱,也就被定义为蛮人作乱。

半月谈,还出了特刊,专门详解了房州上庸之乱的前后经过,当然,有过一些加工。反正最后大家从半月谈上,知道的房州之乱,是标准的官方解释版。

都是蛮人桀骜不驯,野蛮凶狠等等。

报纸特别着重报导了上庸屠城的惨状,整个县城被屠,三千多人遇难,加上乡村被杀害掳掠的,损失之大,之惨烈,让读者无不愤怒,土蛮千夫所指。

大家的矛头,也都指向了那些土蛮,而没有人再把上庸之乱,与朝廷与李超的救灾防灾的政策连在一起。

这天,忙碌一天,回到丽正殿。

“观音婢,朕突然想吃鱼冻了。”

长孙氏有些惊讶,“陛下怎么突然想到吃鱼冻了?”

“今天太子又来信了,说是鱼鳞冻很好吃,还在信中附上了鱼鳞洞的作法呢。这小子,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不但去了山南,现在还跟着李超整天在山里剿逆平乱,朕都有些不敢相信,朕的太子,七岁的太子,居然就已经上战场了!”

“陛下,承乾现在已经八岁了。”

“八岁,又不是十八岁,朕领兵之时,也是十六岁。承乾,给老子还有种!”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自豪和得意,这样的太子,其实很对他的胃口。

“房州的叛乱还没有平定吗?”

“差不多了,李超转战山中月余,兵分多路,这次不但是房州,就是金州、均州等周边数州内大山里的这些土蛮,算是倒霉了。要么老老实实的向朝廷登记户口、田亩、山林,并向朝廷缴纳税赋粮食,要么就要被攻破山寨。”

“李相这个时候,还这么强硬,会不会逼的蛮人都反了?”

“不会的,南方的蛮、獠,向来成不了事,他们就是一般散沙,窝里斗厉害,平时相互猎头、仇杀都是极寻常的,互不服气。这次上庸出了这个事,都算是很意外了。李超借着上庸之乱,狠狠的收拾下土蛮,也是给他们些警告。有些时候,我们不能示弱,越示弱,他们越会觉得可以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