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苍狼的遗嘱(第6/7页)

在耶律楚材看来,三个皇子当中,无论谁继承汗位,都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各有长短,与父亲成吉思汗均无法相比。但是,他们的缺点,可以依靠大臣们的辅佐来弥补,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楚材最喜欢拖雷。但是,如果违背成吉思汗的遗命,在忽里台上推举拖雷,势必引起争斗。而各敌对势力必然会趁着蒙古的内讧而趁机出兵。成吉思汗费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和平帝国会再次陷入战乱,小部分统治阶级争权夺利造成的祸端,最终会殃及百姓。或者说,在统治阶级的争斗中,受伤害最大的是百姓。

现在蒙古暂时由拖雷监国,诸将都回到了各自的领地。到了第二年,这些将领也开始为摄政监国这种形式担心起来。大家纷纷呼吁召开忽里台,正式确定大汗的人选。耶律楚材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成古思汗逝世后的第二年召开忽里台,确定大汗人选,可谓时机恰当。如果再早一些,拖雷一家会感到不满,再晚一些,则势必招致窝阔台一家的怨恨。

耶律楚材选定了一二二九年八月这个草原最美的时候召开忽里台,召集起蒙古国的权贵。

这次忽里台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帝国分崩离折。从耶律楚材的本心来说,他真想在忽里台上推举拖雷,让蒙古陷入内讧,将其引向分裂,以此为爱女夏光报仇。但是,耶律楚材接受了成吉思汗的嘱托,他认为自己应该忘记个人恩怨,以全蒙古的和平和稳定为重。这样的心理变化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现在的耶律楚材的确是这样想的。如果让蒙古分裂,草原甚至中原将再次陷入战乱,九泉之下的女儿也不会高兴的。

人们决定在克鲁伦河畔举行忽里台,并开始着手大会的准备。此时的蒙古疆土,已是一二〇六年成吉思汗即位时的数十倍。参加忽里台的人数,也非当年可比。

平常天各一方的亲戚族人可以通过忽里台团聚叙旧。而且,这次的忽里台是一次确定汗位继承人的大会,因此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新建了很多营帐,供聚集到这里的皇族、诸将,以及友好邻国的使者宾客及其随从、巫师和卦师等人居住。另外,还要搬来很多食品和饮品,建设牛马羊圈等。原本只是召开忽里台的地点,现在被建设成一个大都市。

很多蒙古牧民也从各地赶来,关注第二代大汗的产生。

忽里台只有千户以上的贵人参加,但是确定汗位的大事,没有理由拒绝百姓关注,而且,要想将新汗即位的消息公布全国,前来观看的人越多越好。

如果忽里台顺利举行,这里将非常热闹,但是一旦出现什么闪失,因此起了争斗,前来围观的百姓无疑将会让现场更加混乱,而且,还有各国来的朝贺使节,根本无法隐瞒议事的结果。

八月上旬,出席忽里台的人便已经到齐。

忽里台在温和的气氛中开始。酒宴一直持续了四十天。

大会的最大议题乃是推举第二代大汗,接着便是商议伐金的对策。如果第二代大汗能够顺利确定,伐金之策也就自然而然可得到解决了。

酒宴持续的四十天中,每个人都观察着其他人的脸色,揣摩对方意图,以便掌握大会趋势。每一个出席的人都很惧重,今后的前途都在此一举。

参加忽里台的人,很多都是蒙古各部族的首领。他们的投票将会影响到一族人的命运,因此愈发慎重。

在四十天的酒宴中,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推举拖雷。拖雷的人气远远超过以稳健著称但是没有个性的窝阔台。

但是,不管怎么说,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指定的人选。如果违背成吉思汗的遗志而推举拖雷,窝阔台定不爽快。

到了第四十一天,时机终于成熟。大家都已尽欢,忽里台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

在大会列席者中,资格最老的就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儿。三弟合赤温已经去世,其子额勒只带继承了家业。但是,按照蒙古的习惯,最小的儿子应该是父亲的守炉人,因此最小的儿子通常被叫做斡勒赤斤(火的主人)。

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受封的领地和物品远远多于其二哥合撒儿和三哥合赤温,帖木格是成吉思汗的家人当中最有分量的长老级人物。

由于帖木格自己也是兄弟当中最小的,因此,他想推举拖雷。全部列席者都将目光聚集在这位长老级人物身上,催促他发言,

帖木格知道,自己的发言举足轻重。他慢悠悠地站了起来,心中早已想好说辞:“我推举拖雷,原因有二。其一,现在拖雷作为摄政已监国一年,有治国经验。其二,按照蒙古末子继承传统,也应该……”

但是他尚未开口,耶律楚材便站了起来,抢先大声说道:“请允许楚材在决议之前宣读先帝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