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帝国的崩溃 十、秦亡的历史教训

前 言

我整理秦末的这一段历史时,深感那是唯利无耻的英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人唯利是图,个个急功近利,周围都是生死搏斗,到处遍布尔虞我诈,成者为王败者寇,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们,何曾有暇于道德伦理。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盖棺论定,讲的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要到死后方才能作出结论。不仅个人如此,历史事件,王朝国家,政权组织也是如此。客观而中肯的评价,都需要在完结之后。时间宛若流水,涤荡人事的浮尘,历史宛若碑铭,写定古今的是非。

在本书中,我从刘邦的出生开始整理历史,鸟瞰俯视到始皇帝去世,大体只是一片粗梳掠影。从二世胡亥登台以来到秦帝国的灭亡,则是步步追寻,详细道来。叙述到项羽一把大火将秦都咸阳烧了个干干净净时,禁不住伤痛感怀,思绪万千。

自西元前三百五十年秦徙都咸阳以来,经过秦孝公、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秦王近一百五十年间的经营建设,咸阳的规模气势,已经是虎视天下的雄都大城。始皇帝统一天下,咸阳大规模扩建成为帝国的首都,旧宫咸阳在北,新宫阿房在南;渭水灌都比况天汉银河,横桥南渡比况天帝出行,又在咸阳北坂原上仿造六国宫室,收罗燕齐楚珍宝,安置韩赵魏美人,房檐俯首,殿堂低头,宛若各国囚虏之王。当时当地,秦帝国是天下世界,始皇帝是万王之王,帝都咸阳,是何等一种雄伟繁华的景象!

秦灭以后,秦宫化为灰烬,咸阳废为丘墟,百年繁华帝都,一时灰飞烟灭。时过二千年,当我追寻历史来到咸阳帝都故址时,荒野土丘,断瓦残砖,灰蒙蒙天地之间,何处可以寻得往日的踪影?

秦都咸阳的故址,在今天的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一带,屡经渭水改道的冲刷,已经是往事旧迹难寻。西汉建国以关中为本,刘邦称帝以后,在咸阳东南的渭水南岸,依据残存的秦宫旧址,重建帝国都城长安,将一时断绝的秦帝国遗业,又重新继承下来。西汉二百年,长安始终是帝都。东汉二百年,东都洛阳,长安是西都。历代至于隋唐,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两都格局不变。宋都开封,元明清定都北京,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东移北上,关中终于冷落荒废,直到今天。

伟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秦帝国的首都咸阳,大约经过一百五十年的辉煌而突然毁灭。秦国关中形胜之地,居高临下控制中原大地的地理优势,大约延续─千二百余年方才自然衰落。不过,秦始皇所开创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政治形态,却延续了二千余年。两千年来,秦帝国并没有死去,而是以不断改进变通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与此相应,秦帝国兴亡的历史教训,自西汉建国以来直到今天,也不断地被总结,不断地被争论,不断地被提起,作为与大一统中国同生共死的课题,还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历史总结,最著名的莫过于贾谊的《过秦论》。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他叙述秦末风云突变的历史说:“到了始皇帝,继承祖上余荫,挥动长鞭而驾驭海内,吞并两周而灭亡诸侯,古来至尊王侯被践踏于地,往昔纷争万国被整合统一。”秦居高临下,征服天下的气势,宛若摧枯拉朽,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然而,始皇帝猝死尸骨未寒,戍卒陈胜带领数百人“砍伐树木作为武器,高举竹竿用作旗帜。天下回应宛若流云汇合,携粮追随宛若物行影从。并起于山东各地的英雄豪杰,一举灭亡秦帝国。”秦急剧土崩瓦解,迅速灭亡的败相,宛若枯枝败叶被狂风席卷,又是何等的惨痛凄凉。

贾谊以为,秦帝国之所以速亡,秦始皇、秦二世和末代秦王嬴婴三位君王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三位元君王的共同错误,就是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形势而没有改变施政的方针。他说:“始皇帝自我满足而不听从劝谏,坚持错误而一意孤行。秦二世继承始皇帝的方针政策不变,施政暴虐而加重祸患。到了秦王嬴婴的时候,国势危弱而无辅无援,孤立无亲而救败无方,三位秦王,终身迷惑于过错而不能觉悟,终于导致秦帝国的崩溃速亡。不可不谓事在情理当中。”

贾谊进而以为,秦亡过错的首因在于始皇帝。他说:兼并天下的人崇尚诈计武力,安定危乱的人重视顺应平衡。攻取和守卫、开创和守成,事业不同,思路方法也不一样。然而,始皇帝结束战国统一天下以后,思路没有调整,政策没有改动,思想依然停留在战国,继续用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处理建设巩固的新局面,完全是药不对症,犯了攻守势异的政策性错误。这种施政的结果,激发国内外的种种矛盾,使秦帝国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民生困穷、紧迫而不得安宁,形成人心思乱,干柴遍地的“危民”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