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项羽的崛起 三、叛将李良

前 言

秦将李良归赵,出于权衡利害,眼下利害逆转,自然要作新的权衡。接受二世皇帝的“亲书”后,李良将信将疑。

李良其人,本是秦军的高级将领,通过蒯通和徐公的游说,随大流归附了赵国,与韩广、张黡一起,被委以独当一面的军事重任,出任赵国恒山方面军的将领。有关李良归附赵国以前的情况,史书完全没有记载。根据秦军大将王离诈冒二世皇帝书信的内容,以及他归降赵国后马上出任恒山方面军将领的史事,我推想他本是秦的郡都尉一级的将军,或许就是范阳令徐公所在的广阳郡都尉。

李良受命攻下恒山郡后,回到邯郸覆命,领得赵王武臣令其进军太原郡的旨意,又回到恒山郡。当他领军进到恒山郡与太原郡交界的石邑县(今河北石家庄西南)时,王离军已经封锁了由恒山郡进入太原郡的要道──井陉道,李良军在强大秦军的阻击下无法前进。就在这个时候,秦军对李良展开了离间工作。大将王离假借二世皇帝的名义派人送信给李良,信中说:李良曾经服事于我,得到显幸;如今一时误入歧途,如果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有所省悟,“反赵为秦”,不但会得到赦免,还将得到新的封赏云云。来信有意不封口,使李良感到内容可能已经泄漏,滋生出种种猜疑和不安。

李良归附赵国的时候,秦帝国关东地区全面反叛,周文军攻入关中,逼近咸阳,秦王朝政权的崩溃几乎就在眼前。李良驻地任所,赵军压境,民心思叛。同为旧秦长吏的范阳令徐公亲自前来,带来赵王的优惠条件,李良权衡利害之下,做了归赵的选择。殊不知形势瞬息万变,章邯安定关中,出关一举消灭周文军,进而击破田臧、李归军,夺还三川郡,再破伍徐、邓说军,收复颍川郡,大军直指张楚政权的首都陈县。短短三个月时间,战局完全逆转,张楚政权面临马上被消灭的局面。燕赵地区,帝国北部军出动,东渡黄河压境而来,大将王离转来二世皇帝“亲书”,晓以旧情,不计前嫌,劝谕再次回归皇帝麾下。李良归赵,出于权衡利害,眼下利害逆转,自然要作新的权衡。接受二世皇帝的“亲书”后,李良将信将疑,觉得不可轻信,决定回邯郸面见赵王陈述敌情的变化,请求增兵。

李良到了邯郸郊外,在路上遇见一支华丽的车马队伍,前后有一百余骑,旌旗中有武字旗号。李良以为是赵王武臣出行,带领随从卫士下马,跪伏路旁行谒见之礼。车骑过后,有骑士前来致谢请起,才知道车队不是赵王,而是赵王的姊姊外出饮酒归来。李良本是秦军高级将领,归赵后出任赵国将军,担当方面军统帅,素受赵王尊重礼遇。以礼节论,赵王的姊姊见了李良这样的重臣,当止步谦让,下车施礼。当时,赵王的姊姊酒醉在车中,不知道伏谒路旁的是大将李良,以为不过是地方小吏之类,所以长驱而过,过后遣随从告知,王姊已过,请起云云。李良不意受到如此不礼的待遇,在随从面前非常尴尬,一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随从中的一位亲信武士当场大怒,对李良喊道:“将军,天下叛秦,能者先立,凭的是本事实力。赵王素来尊重将军,礼遇无所怠慢,眼下一个女子,妄受将军跪谒,不下车施礼,实在欺人太甚,请将军准许我追杀了她。”李良得到二世皇帝“亲书”后,内心已经动摇,经此一激,怒气上来,借部下之气势决意反赵,当即派随从骑士追杀赵王姊于路上,迅速部署所属军队突然袭击邯郸城。邯郸城内的赵国政权没有丝毫察觉和准备,赵王武臣、左丞相邵骚被杀,武臣赵国政权的中枢几乎被李良叛军彻底摧毁。右丞相张耳和大将军陈馀,本是民间游侠,人缘关系深入民间,特别是陈馀,早年曾经在赵国游历,娶了赵国富人公乘氏的女儿为妻,在赵国可谓上上下下通达,里里外外根深,耳目多,消息快,紧急时得到通报和掩护,侥幸逃脱出邯郸城,各自捡了一条性命。

李良的叛乱,毕竟只是归赵旧秦军的局部叛乱,没有赵国民众的支持,更受到张楚军旧部的坚决抵抗。张耳和陈馀逃出邯郸后,迅速收集旧部,重新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齐国援军的支持下,着手重建赵国政权。

张耳、陈馀重建赵国政权,是在二世二年一月。此时,相对于武臣赵国政权建立的时候,天下的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陈胜败亡,张楚政权被消灭,以下层平民为核心的六国反秦复国运动陷于低潮。反秦运动中,六国复国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不过,复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开始转移到六国旧贵族的手中,反秦复国的主流,由平民王政转向王政复兴。齐国的田儋政权,是最早建立的六国旧贵族王政,始终倡导王政复兴,一直与平民王政的张楚政权争夺反秦复国的主导权。二世二年十二月,魏国旧王族魏咎,由陈县回到魏国,正式登上空缺已久的王位,魏国的王政复兴完成。二世二年一月,楚国旧贵族景驹建立新的楚国政权,楚国的王政复兴开始。张耳和陈馀,本来也是王政复兴的倡导者,在陈胜主持的陈县会议上,他们就曾经建议以六国复国、王政复兴的形式反秦,没有被陈胜采纳。如今,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张耳和陈馀更加认识到以外来人为核心建立的羁旅政权,最终难以在赵国扎下根来。他们接受了谋臣说客的意见,在民间找到了赵国王族的后裔赵歇,拥立为王,建立起新的赵国政权。赵歇的赵国首都,定在邯郸北部的信都县(今河北邢台),张耳和陈馀,继续担当赵国的丞相和大将。